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鸿胪寺(鸿胪寺最初用来做什么的)
鸿胪,之事,公元鸿胪寺(鸿胪寺最初用来做什么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鸿胪寺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鸿胪寺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鸿胪寺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鸿胪寺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
鸿胪寺是中国古代的官署名,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为九寺之一,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政令仰承尚书省礼部。
唐初因隋之制称鸿胪寺,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为同文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称鸿胪寺,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为司宾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鸿胪寺。
鸿胪寺出自《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鸿胪寺的职责是什么
鸿胪寺的职责:
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清末废。
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
已上并属鸿胪寺。中兴后,废鸿胪不置,并入礼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