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岳彬(岳彬)
中国,文物,国宝岳彬(岳彬)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岳彬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岳彬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岳彬和杨培姓名配对
岳彬和杨培的缘分情缘:
缘分指数:89(评分由数理文化得出,仅供参考)
缘分详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你们的父母就很好的朋友,你们从穿开裆裤时就在一起。一起进幼儿园,一起上小学,一起过家家,一起闯祸后对家长撒谎。你们是长辈默认的娃娃亲,你们是邻居眼中的金童玉女,走到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事。
中国流传失于德国的文物?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神秘国宝暗藏怎样的身世?大量珍稀国宝今在何方?
包括乾隆牌位、“百鸟朝凤”寿帐、镂金嵌宝石金螺、宋代画家米芾的绢本字“离骚经”在内的一批海外回流国宝级文物近日即将在京拍卖,引起关注。
记者近日采访了负责这次拍卖的黄静,她说,拍品来历和身世各异,此次是第一次在京亮相。最初出于多方考虑,黄静对国宝来历三缄其口,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国宝身份渐渐浮出水面。通过她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发现人李寿昆。
李寿昆告诉记者,乾隆牌位在德国一个地窖被发现,但这并非偶然。
李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曾于6年前前往德国讲学,主讲“中国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德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马先生得以在当地结识很多朋友,还认识了在德国做生意的经济学博士薛小丹。一见如故的两人最终成就了乾隆牌位和寿帐的归国之路。
薛小丹在德国生活19年,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对文物有共同爱好,德国有条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齐名的“国王大街”,坐落着数十家古玩店。那里经常举行的小型拍卖会成为了他们搜寻各种汉文化收藏品的去处,搜寻也为他们日后鉴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年前,他们与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国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协会”,并在电视和电台开始发布广告,愿意帮助收藏者鉴定文物,同时希望收购各种中国文物。
2004年12月,与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国人迪亚克看到广告后,对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艺术品产生了好奇,并把薛小丹请到了家中。年届六十的迪亚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于德国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该市是一个地处莱茵河畔的传统古老之城。
德国人家的地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存放杂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风和湿度的“保险箱”。薛小丹来到迪亚克家的地窖,发现整齐摆放的大量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佛像、器皿、书画等。薛小丹多年鉴宝的直觉告诉他,混迹其中的一个牌位和半幅寿帐出自清宫皇室。
薛小丹将发现的细节通过互联网告诉了已经回国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来到迪亚克家中。经过一番了解,迪亚克的父亲曾是一位工厂主,地窖里的一些艺术品是其二战时期收藏的。其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教,十多年间,其祖父四处搜寻中意的“宝物”。或许当时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国人的缘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寿帐成为司令给传教士的“礼物”。祖父回国后,就将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现在。
通过鉴别,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满文意为“高宗纯皇帝”,而高宗纯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庙号。当记者问到牌位的原处时,李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认为有跃制之闲,属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处曾经的皇家地点供奉:故宫太庙、热河、圆明园和盛京(现沈阳故宫),这个牌位很可能是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出去的。”
而同时被发现的高6米、宽3余米的寿帐属于京绣,在红底上绣有百鸟朝凤、瑞兽、牡丹、莲花、长寿灵芝等图案,凤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气派。李先生确定,面积之大、工艺之精,非民间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宫庭藏品。寿帐是种可开合的挂饰,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贵,遗憾的是,这次发现的寿帐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一番商讨,迪亚克愿意将这两件中国珍贵文物转卖给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迪亚克曾经到过中国,他认为中国文物理当回到中国,如果条件合适,他将陆续拿出其他收藏,但这并非为了钱。”
黄静透露,镂金嵌宝石金螺出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著名收藏家之手。她说:“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这些东西,而我们正在帮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这位收藏者非常爱国,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他。”
虽然来历并不明晰,但金螺不失为一件珍品。金螺属于法螺的一种,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给清朝政府的藏传法器。各种海螺中,仅有全白海螺得以制作法螺。正常海螺为顺时针方向生长,即左旋螺,突变的海螺则为逆时针方向生长,称为右旋螺,而且极为罕见。法螺镶饰所用的金属以铜最为普遍,银次之,纯金也极为罕见。此次拍卖的金螺正是稀有的包金右旋白法螺。
高达5000万元的起拍价使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的《离骚经》成为此次拍品焦点。黄小姐介绍,这幅字出自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现居香港的神秘人士之手。该品是继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米芾纸本之后,首次公开的绢本作品。
8个月前,黄静的一位朋友给她看了一份局部《离骚经》的影印件。“绢面因长久秘藏和受潮,已从原装上脱落,有些磨损。从现新背的纸张来看,应是近年来经日本重新托裱过。”权威专家近日对那幅字进行了鉴定,认为是米芾现存篇幅最大的书法真迹。
这些珍贵的文物,仅仅是中国大量流失国宝的一个缩影。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流落的中国国宝文物数目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虽然有许多像黄静和李寿昆一样希望国宝回归的人士在努力,但不可否认,还有更多的国宝文物让我们“遥不可及”。
专家历时10年查明2.3万件中国流失名画
我国有大批文物精品特别是历代名画流失海外。记者日前采访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授林树中,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查录流失海外的中国历代名画多达2.3万件!
已经八十高龄的林树中历尽艰辛,耗时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积蓄,累计资金超过10万美元投入到搜寻和分类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编写出版了规模浩大的8开8卷巨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汇集了羁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这些作品上自原始时代,下迄明清。
记者:您从何时开始寻宝,有多少国宝流散海外?
林树中:1985年秋,我应邀去美国密执安大学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绘画史,同时考察欧洲美术史。在那里一年,我经常在讲课之余参观美国的各大博物馆,被美国人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震撼。在纳尔逊美术馆,我亲眼目睹了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盗去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太后礼佛图》的浮雕。残缺破损的浮雕使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上一篇:左小青写真(左小青微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