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江大学图书馆(长江大学图书馆密码是什么)
湖北省,外文,国家长江大学图书馆(长江大学图书馆密码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长江大学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长江大学图书馆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江大学的学术研究
学校现有35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包括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室、石油石化污染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湿地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北省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7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和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湖北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湖北省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数据截止至2016年1月)长江大学是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与国内40家石油企业和82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爱尔兰、韩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合作交流和专家学者互访;向美国、英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选派留学生;同时在美国、加拿大、韩国、越南、巴基斯坦、约旦、尼泊尔、加纳等26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数据截止至2016年1月) 长江大学图书馆是在原江汉石油学院图书馆、湖北农学院图书馆、荆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图书馆,是CALIS(全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C级成员馆之一,并被确定为CNKI知识网络服务中心一级站。长江大学图书馆现已形成了以石油科学与技术、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荆楚文化研究等学科专业文献为特色,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覆盖所有学科门类的较完善的馆藏资源体系。截止到2014年,收藏有各类纸质图书321万册,长期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3060种,电子图书221万种,电子期刊2万余种。图书馆现有磁盘阵列容量15T,购置了55个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及外文文献传递系统。其中,中文文献数据库主要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数字图书馆、Apabi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E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中国经济信息网等;外文文献数据库主要有OCLC NetLibrary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ScienceDirect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数据库、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CALIS外文期刊网、IEEE电子期刊、Nature CALIS、Science Online、Engineering Village、OnePetrol、OCLC FirstSearch、UMI PQDD外文博硕士论文库等;多媒体资源数据库主要有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网上报告厅、起点考试网等;文献传递系统主要有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以及万方公司等机构的外文文献传递系统等。此外,图书馆还自建了以视频动画为特色的“院系学科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初步整理合了石油工程、电子信息、管理等学科的核心期刊、专业图书、博硕士论文、教学视频等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我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我馆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C级成员馆,与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建共享关系(数据截止2014年 )。
长江大学的简要介绍
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等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
原江汉石油学院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定名为江汉石油学院,先后隶属于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338亩,校舍建筑面积108.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15万台(套),总值2.6亿元,图书馆藏书239.4万册,建有国家一级光盘检索中心。学校拥有大型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拥有1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56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9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99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等一批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设有24个教学院、系,77个本科专业,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田开发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涉及工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3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45人。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央与湖北省共建基础实验室,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设有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石油之光”奖学金、石油校友奖学金、尚贤奖学金、祥志奖学金、正大奖学金、通威奖学金等多科多类奖学金。
学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强科研实力和特色,紧密结合石油能源、区域经济及其它社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作物遗传育种等科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煤成油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与育性转换机理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研究”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油藏描述技术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低熟油气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1997年)、“渗透率梯度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1998年)和“中原油田生产系统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1999年)等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模仪钻井泥浆动失水仪”(1993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近五年有6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复杂储层生产测井动态监测方法研究”等6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另有24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2005年我校承揽的“油藏动态测井方法与应用研究”等3个项目分别被湖北省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推荐为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46篇,有432篇被SCI、EI、ISTP收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