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光标简历(陈光标现在在做什么)
江苏,南京,南京大学陈光标简历(陈光标现在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陈光标如何起家
1985年9月-1990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2001年3月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得MBA学位。
2008年在清华大学商学院攻读EMBA学位。
1990年7月-1992年3月在南京中医学院门诊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
1992年3月-1994年8月江苏社会科学院应用发展中心副主任
1994年8月-1997年3月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7年3月-2003年4月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
2003年4月-江苏黄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8月31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反版广告。钓鱼台政府向美国人郑重声明:“美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陈光标于1968年7月出生在江苏宿迁市泗洪县的西南江区。务农生活的父母生了5个孩子,陈大两岁的时候,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接连饿死。这给小时候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是真实的,引起了“自己改变命运,必须摆脱贫穷,成为有钱人”的想法。陈光标10岁的时候开始了对创业的探索。当时正在读小学的陈光标利用中午放学时间,从2 ~ 30米深的井里用两个小木桶取水,然后用小扁担去离家1公里的集镇,叫“只喝一毛钱”。小时候的陈光标肩负着生活的苦难,同时也背负着对未来的希望。
十三岁暑假的时候,陈光标每天骑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开始卖冰棒。后来,陈光标开始贩卖谷物,从贩卖自行车到贩卖拖拉机的谷物开始;一天赚五六块钱,一天能赚300块钱,陈光标在发财的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的时候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赚了两万块钱,成为了退伍的第一个“少年万户家庭”。陈光标正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逐渐显露出做生意的才能。
上海有机会,有陷阱,心地善良的陈光标在做生意过程中也被骗过。
偶然的机会,陈光标认识了在车站旁边的会阴道具市场做生意的温州人,两人决定一起做棉花生意。那是陈光标第一次决定与人合作做生意。当时忠厚的陈光标先付了3万元的货款,但等到东西送来后才发现那些东西全是赝品,鞋底都是纸板覆盖的,晴天还没注意到,下雨天鞋底都烂掉了。这次陈光标辛苦了几年,把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当时很心痛,几天没吃饭睡不着觉。
这次挫折没有吓倒陈光标,几天后,他重新振作起来,从自己的本职工作粮食生意重新开始。没有本钱不收割粮食,陈光标只能暂时赊账,以当年做生意留给家乡人的诚实形象,家乡老百姓都想赊菜给他。“卖了给你钱,我们相信你。”几年后,陈光标回忆这件往事时,总是含着眼泪。他总是说家乡人的信任和支持取得了他今天的成果。陈光标扭转危机后,客运、花生小贩等接连不断,生意几次下跌,但越挫越气愤,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失败锻炼了陈光标顽强的精神品质。
在向商人磨练的过程中,陈光标没有忽略他的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闲暇或公共假期的时间,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学习惯。1985年,陈光标进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出于对家乡发展的热情,陈光标毅然返回家乡创业。1999年陈光标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毕业于南京大学EMBA硕士。
1991年,22岁的陈光标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去圣城南京创业淘金的旅程。
但是几个月后,陈光标没有找到创业的捷径。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恢复了生机,从而发掘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金罐。(莎士比亚)。
编辑本段的创业过程
陈光标于2003年在江苏成立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废旧物资为宝。多年来,陈光标带领江苏黄浦公司兢兢业业地打造企业,守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把废物变成宝物,保护环境,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敢于选人,成为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龙头,迄今累计捐赠物超过9亿元,走在中国慈善家的前列。陈光标积极推进慈善理念的传播,“投入慈善音乐”、“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高调慈善的他通过自己的大力宣传,带领更多像他这样的有钱人加入行善的队伍,引导整个天下能帮助别人的人以各种方式表达善意。(这是一个伟大的慈善事业) (以英语发言) (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开了一家拉面店,摆摊,但一直没有成功。没有混上名堂的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回老家,害怕被别人无视。
有一次,陈光标来到药店闲逛,看到一群人围着口袋式器具反复询问,他立刻上前看完。原来这是新推出的耳穴疾病探测器,只要把两个电极戴在耳朵上,就能测量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病了。
陈光标的灵感是“这个疾病探测器很好”,“没有直观性”,“如果患者能直观地看到检查结果,就会获得很高的人气”。决定了就要做。第二天,陈光标手里唯一的3000元给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专家提供指导,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耳穴疾病检测仪进行简单的改进,安装显示器盒,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需拿着仪器上的两个电极,就能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有疾病。
后来,这款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一上市就受到好评。这样,简单的疾病探测器经过创新后,
立即身价倍增,从原来100多元的样机改装后卖到了8000多元。新仪器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当时,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2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一万多元。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在旁边的安徽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邻县五河一县就卖了一百多台。随着产品销路逐渐打开,每天有两三百个人排队等着看病。瞅准商机的陈光标立即申请了专利,将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电子疾病探测仪”。
陈光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7年,陈光标用他人生中“第一桶金”,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首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997年以后,陈光标的事业开始渐入佳境。第二年,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中大有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颁发给陈光标特殊津贴。
上一篇:夏馨雨(夏雨馨丁家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