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法国米约大桥(法国米约大桥介绍)
桥梁,美学,结构法国米约大桥(法国米约大桥介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例如,越南岘港的龙桥横跨在穿城而过的寒江上(图4)。桥梁设计的龙体造型,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岘港尤其在离岘港30公里的会安,到处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的会馆建筑,源于曾经有很多华人在这里经商和繁衍。
图4 越南岘港龙桥
该桥创造性地将拱桥的形式与东方传说中的“龙”的形象结合在一起,龙身由三根拱肋组成,齿状的“鳞片”则构成拱肋之间的横向联系,由钢制的金属片拼成的“龙头”从桥头向上伸出。桥梁总长666m,桥梁宽度37.5m。不等跨的布跨形式使得“龙”的造型更加自然,侧面看去,桥梁形成一条正在贴水而行的巨龙。获得了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浓厚的民俗化表现。
创新服务城市功能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称的“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整体性组织,总体与各个局部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必然的联系,像自然界生长的植物、生命体一般。有机建筑与有机主义建筑美学是现代建筑运动中另一种建筑创作潮流,有机主义建筑美学一方面给城市桥梁带来了更自然化的形态,另一方面给城市带来了更生态化的自然的人居环境。
城市桥梁的有机主义建筑美学能够更好地为城市服务,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先行者,也是先进性的体现者。城市桥梁的有机性表现、自然化生态化审美不再是设计者的一种形式化、表面化的追求,而是有机主义建筑美学思想与城市桥梁的深度融合,除了使人们获得有机的形态外,更为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了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功能和环境。
例如,浙江衢州市有1800年的历史,始建于479~502年的八座古舍书院,更是彰显衢州重学尚学的人文历史特色。衢江大桥位于书院路跨越衢江(图5),作者采用两本翻开的书本构成了两个V形墩作为桥梁上部梁体的支承结构,书本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v形墩桥梁方案形成了。方案的结构形式与桥梁的文化寓意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并且,通过弧形的玻璃人行通道,将桥面人行道连接到翻开着的书本顶面上,作为观光平台。桥梁的人行通道使桥梁的各个部分得到充分的沟通,体现了功能、空间和寓意的有机整体。
图5 中国衢州书院大桥(2017)
展示结构技术魅力
赫尔穆特·雅恩(Helmut Jahn)说:“每一代人都必须建造自己时代的城市。”高技派建筑师就是这样,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一种拥抱未来的热情,创造着合乎时代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建筑,创造着大气磅礴的、新的功能主义空间和未来空间。
毫无疑问,桥梁比任何一类建筑都更加依赖结构技术,也更加自然而然地体现结构技术,在应用结构技术的同时,也与生俱来地表现着结构技术。创新的技术,包括结构、材料或施工技术等,越具有表现力和影响力。
例如,在世界上,现有的超大跨径斜拉桥的桥塔大多是稳定性好的钻石形桥塔或者A形、倒Y形桥塔等,如日本多多罗大桥采用钻石形桥塔,法国诺曼底大桥和我国苏通长江大桥采用倒Y形索塔。而昂船洲大桥采用独柱烟囱型桥塔(图6),挑战了独柱高塔静力、动力稳定与抗风、抗震等一系列世界级、超千米斜拉桥的技术难题,获得了“擎天柱” “一发千钧”的高技术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惊艳。
图6 中国香港昂船洲大桥
同时,独柱桥塔位于桥面中心,桥面为分体式钢箱梁,钢梁总宽53.3米。箱梁中间开槽有助于提高大桥抗风性能,也大幅度增加了桥面横梁的长度和受力,但可使桥面增添通透感和轻巧感,主跨1018米的桥面犹如飘带飞越蓝巴勒海峡,精湛的结构技术再次得以炫示,使得人们无论在桥上驶过,还是在岸边观赏这座大桥,都能被实实在在的高技术所吸引和感染。
新的结构装饰艺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关于装饰艺术的审美心理学和社会学发生着巨大的变革。19世纪下半叶盛行的矫饰、繁琐的设计风潮受到建筑理论家的质疑。以拉斯金(John Ruskin)为代表的设计理论家宣传设计的功能性、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为大众服务等观点。在设计领域掀起了 “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建筑设计成为展示其思想主张的主要方式。新建筑运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而结束。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展,装饰艺术运动(Art Deo)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并在美国达到高潮。
在近代,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三世桥和美国金门大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装饰艺术风格的经典之作。
进入现代以来,各种桥型结构趋于成熟,结构自身的魅力也越发显现,桥梁工程反对各种装饰、彰显结构之美业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当代有一类装饰为许多人津津乐道,那就是新的结构装饰艺术,在相对简单的桥梁结构(如一般跨径的梁桥)上,营造大型的装饰结构,构筑新颖优美的空间艺术。
这是一种和原结构融为一体的装饰,一种区别于假结构的装饰结构,一种富含多种装饰艺术思想和美学语言的结构。如新加坡亨德森波浪桥,图7,在梁式桥梁体外侧装饰成弧形波浪,纵桥向有四个波峰和三个波谷。在波峰处,在桥面上形成半包围的空间,游人在其间休憩观光。
图7 新加坡亨德森桥(2008)
面对世界范围内桥梁美学的新发展、新动向,审时度势,追根溯源,提出当代桥梁美学的概念,梳理出包括结构的优雅和精美、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创新服务城市功能、展示结构技术魅力和新的结构装饰艺术等五个方面的主流思潮和审美取向,以期为我们建设新时代更优美的桥梁提供美学理论支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法拉第简介(电学之父――法拉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