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巴比伦是怎么灭绝的(古巴比伦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巴比伦,马里,王朝古巴比伦是怎么灭绝的(古巴比伦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两河流域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两河流域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巴比伦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巴比伦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巴比伦王国的经济
1.从乌尔第三王朝到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21世纪末,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主要的胜利者亚摩利人从此定居在两河流域。亚摩利人是北方Sem族群的一个分支,他们占领苏美尔平原后迅速与阿卡德人融合,在大量吸收苏美尔文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伊欣和拉尔萨两个小型奴隶城邦。此时Sem的另外两个城邦埃舒那和马里也越来越强大。他们争夺霸权,两河流域的混乱和割据局面持续了约100年。
伊、拉尔萨、埃舒那、马里四个城邦是由Sem民族的不同分支建立的,所以公元前20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动荡实际上还是Sem民族内部的冲突。古老的苏美尔城邦在异族统治下数百年未能重现辉煌,此时已彻底枯竭。这个世纪的动荡是古代西亚政治经济的徘徊期,其中马里和新兴的巴比伦值得注意。
马里位于公元前20世纪后期幼发拉底河中游西岸。作为商业贸易的必经之路,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枢纽地位。来自叙利亚西北部的木材和金属以及来自北部Taurus Pass的矿物都通过马里和另一个城邦Assour运往南部地区。阿卡德国王萨尔贡曾经占领过马里,摧毁了许多寺庙和宫殿,但很快马里人开始复兴,并在公元前19世纪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在新年拉尔萨统治时期,在马里建造的大衮庙中出土了两尊青铜狮子雕像和宏伟的宫殿建筑,显示了这座城市当年的繁荣。马里出土的2万块泥板记录了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的政治经济状况,是研究西亚古代史的珍贵资料。
公元前19世纪,由另一个亚摩利人在两河中心地区建立的巴比伦城邦越来越强大。由于其战略位置,其领土拥有丰富的肥沃土地和水资源,其经济发展迅速。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第一个巴比伦王朝建立之初,它在苏美尔平原的伊欣、拉尔萨、埃苏努纳和马里等城邦之间的竞争中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不久,拉尔萨被埃兰所破,马里和伊苏努被北方的亚述人征服,伊欣日渐衰落。只有新巴比伦人顺势发展,对北方发动战争,完成了统治了200年的巴比伦大业。
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两河流域的经济从城邦争霸的停滞阶段逐渐复苏。到第一王朝第六任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整个苏美尔地区都在巴比伦的统治之下,使得两河流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土地和奴隶的买卖是通过明确的法律契约来确认的,著名的刻在雪花岩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记录了当时奴隶制经济的内容。与此同时,南方的拉尔萨和北方的吉尔巴特、西巴尔等地出土的泥板也保存了大量买卖、交换、雇佣和租赁的文书,生动地阐述了公元前19至16世纪两河流域私有土地和私有奴隶的具体情况。
在汉谟拉比统治之前,拉尔萨城邦利木欣统治时期(公元前1821-1761年),拉尔萨出土的泥板记载了以下事情:
奴隶主巴鲁穆那木海在9个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用11舍客勒银子买下了奴隶查里木,并将银子交给了查里木的母亲。这个女人‘对自己的国王发誓,她以后不会提任何要求。’包括目击者、捕鸟者、珠宝商等。
奴隶主巴鲁姆那木亥在10个证人在场的情况下,用13舍客勒银子从另一个奴隶主尼西亚手中买下了他的奴隶舒阿木。目击者包括酒馆老板、珠宝商、酿酒商等。
奴隶主巴鲁木那木亥用他的财产换了生长在两个不同地方的33棵椰枣树,换了另一个庄园主塔利布的一个有33棵椰枣树的果园,用3舍客勒银子买了果园旁边的一块处女地,有12个见证人在场;
一个名叫阿皮里阿穆鲁斯的人用3舍客勒银子买下了与其土地相邻的辛乌布拉穆的处女地——伊库(约3,528.36平方米)。八个证人出席了。
汉谟拉比确立统治地位后,拉尔萨、吉尔巴特、西巴尔等地出土的泥板继续记载着奴隶主和贵族之间的一些租房、雇人、租地的契约。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4- 1750年),宜欣
、拉尔萨旧地成了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的经济支柱,他同时使马里、埃什努那摆脱了北方亚述人的控制。他又沿幼发拉底河北上,占领了在叙利亚的厄布拉,并迫使强悍的亚述王朝俯首称臣,其统一的规模远比阿卡德王国更为庞大。2.《汉谟拉比法典》
这一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经济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各地的灌溉系统比过去有了更大改善,《汉谟拉比法典》中有专门的条款涉及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的管理,如自由民开启其水渠,不慎而使水淹了邻人的田地,则应以谷物赔偿,以及由于不及时修复河渠而使村社被淹的赔偿办法等。法典中还记录了汉谟拉比主持大修运河的几个时间,特别是他在位的第33年开凿了命名为" 天神所爱的汉谟拉比民丰运河" ,受惠面积非常大,为尼普尔、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尔萨、伊新等城邦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并进而使过去许多分散灌溉的沟渠联结成网,是王国统一后的一项伟大工程。
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得到体现。
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已广泛使用,农业劳动中已推广一种附有播种漏斗的改进犁具耧。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在重视农田水利的同时,耕田若以双牛牵引重犁则可收到加倍的粮食。用一种名为" 巴迪尔" 的犁开垅破土后,还要用一种称作" 苏金" 的犁反复深耕,然后再行耙压、锄松土壤,可见耕作十分细致。《汉谟拉比法典》多项条款指出,倘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产不丰,则以未尽力耕耘论处,除了照交田主谷物外,如田地荒芜,还必须" 将其所荒芜之田犁翻耙平,交还田主" ,说明对深翻和平整土地的重视。这时的犁、铧、耙、锄、斧、镐等农具亦用铜制,使用这些农具和精耕细作的技术,显示出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奴隶的数量开始减少,虽依附王室和神庙但已有相当自由的小生产者家族大量涌现。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与小生产者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土地私有制越来越发达。法典中有许多条文记述了土地买卖、出租、抵押和继承的规定。当时除了王室和部分神庙土地分给依附民耕种而不准买卖外,其余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而成为私有财产。王室的一些土地也由国王在必要时赐给臣属而成为贵族和官吏的私有土地。根据拉尔萨出土的泥版文书记载,为数极多的王室土地是以贵族的份地形式分给各类人员的,除军政官员和士兵外,还有书吏、占卜者、歌手、金银细工、碑铭刻工、宝石工匠、木工、石工、纺织工、轿夫、厨师、渔夫、牧人等等。这些人除了领有份地外,还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和衣物以作劳役的酬金。领取份地的面积一般为6-12公顷,足以形成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