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成都心理咨询哪里好(成都有没有好的心理医院)
行为,孩子,青少年成都心理咨询哪里好(成都有没有好的心理医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在线记者李欢
随着“成都四十九中”事件的升温,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
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司徒明静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杨涛表示,自残儿童真的不是个案。父母应该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
为什么有些孩子要“自伤”?
据司徒明静医生说,他曾经接收过一个14岁的女孩。据她父母说,她很乖,成绩优秀。然而,父母意外地发现,他们的手臂上有许多刀伤。经询问,他们承认这些伤口是她自己割的,班里有几个同学有这样的行为。
斯图亚特斯皮格尔说,自伤行为与自杀有一定关系,但不能把自伤行为等于自杀,有三个原因:
1.自伤行为并不是真正的自杀,其目的也不是结束生命。但自伤如果引导不当,最终可能会发展成自杀或导致意外死亡。
2.反复自伤通常是某种心理疾病的外在表现,是心理痛苦的结果,是对家长的提醒,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
3.个体自伤行为具有“传染性”,容易在青少年中引起模仿。未成年人模仿,学习,互相比较。如果学生或好朋友伤害了自己,周围的人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效仿。
知道了这三点,家长们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孩子手上有刀割伤、腿上有锐器划伤等情况,不要以为他们不想活了。
分析原因,包括几个方面:
1.个体因素:
性格特征,具有抑郁、自卑、攻击性、冲动等性格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自残。
精神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有自伤行为。
2.家庭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关心和凝聚力,缺乏相互支持和帮助,甚至出现矛盾,孩子很难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后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持。
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控制,长期忽视孩子,暴力/虐待等。导致孩子无法正常调节情绪,应对困难,就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应对。
3.学校因素:
同伴、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远超其他年龄段。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容易互相模仿。比如与同伴关系不好,同伴有自伤行为,青少年自伤的风险就会增加。
学业压力、成绩不理想、老师的惩罚、父母的过高期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都可能诱发青少年的自残行为。
4.社会因素: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青少年很容易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获取和传播自伤行为。在一些错误的引导下,没有办法客观认识自残行为的危害。
5.心理因素。
(1)为了缓解不良情绪
text-align: left;">自伤的孩子常常有非黑即白的思维特点,容易片面负性事件,忽略积极方面,也更容易遭遇困境而产生不良情绪。同时,出现这些不好的情绪后,因为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办法,只能采用冲动、极端的方式比如自伤来调节。②为了表达自我愤怒
青少年可能习惯性地惩罚或贬低自己,通过自伤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他们在自伤前会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感到沮丧甚至厌恶自己,为了减少或削弱这些情绪,实施自伤来实现自我协调和自我平衡。
③为了应对情感麻木
自伤可能是为了不让自己麻木、重新产生情感和身体感觉的一种方式,这样产生的疼痛,让自己感觉真实或再次活着。
④为了引起他人
自伤可能是一种求救、避免被忽视的方法,可以通过自伤来影响他人、更被重视,如获得家人的与陪伴、满足自己的要求。
⑤为了抵抗自杀冲动
自伤可能是为了抵抗自杀的冲动,代替自杀的意图。比如青少年可能在察觉到自己有自杀倾向时,通过自伤来缓解自杀想法,但因自伤行为造成了意外死亡的情况也存在。
⑥为了表明自我身份
自伤可能是确认自我边界的一种方式。自伤的青少年可能缺乏正常的自我意识,通过在皮肤上做标记等方式从而确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表明自己的身份或自主权。
⑦为了寻求兴奋刺激
部分青少年认为自伤可以“提供一种令人兴奋或刺激的感觉”,超过10%的青少年选择自伤的理由是“我认为这很有趣”。
6、生理层面的因素
持续存在的自伤行为还可能与个体的大脑活动特点相关,甚至改变人的大脑功能,如激活大脑的神经奖赏回路、抑制前额叶区功能;导致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平衡失调;改变个体的疼痛知觉,升高疼痛阈值和耐受性等。最终从生理层面演变成一种失控的成瘾行为。
自伤行为的强化
无论自伤行为的目的是希望缓解负性情绪还是获得他人的,一旦这种行为每次出现都可以获得预期的结果,那么自伤行为就会被反复强化,持续保留下来。就像老话说的,奶娃儿一哭就有糖,那下次想吃糖的时候他就晓得哭。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应该如何应对呢?
1.家长
①及时察觉,尽早干预
心理治疗师杨涛介绍,父母作为孩子的守护人,要具有敏感性,能够及时察觉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可疑变化,尽早发现孩子的自伤行为并予以坚决制止,避免行为的强化。
②熟悉孩子心理发展变化,因材施教
娃儿在长大在变化,家长也是需要适应他们的变化,了解他们每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各种状况,提高亲子沟通技巧,学会鼓励、倾听孩子,支持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获得自主体验。调整过度控制、忽视等不良的教养方式,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引导、提高孩子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
③管理好自己情绪,减少负面情绪传导
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在事业、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创造稳定、有序、平和的家庭环境,培养积极、平等沟通的家庭氛围。孩子像个垃圾桶装下了你们的负面情绪,他又要往哪里去倒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