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分贝单位(听力40分贝要紧吗)
声音,回声,物体分贝单位(听力40分贝要紧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鎸姩鍗曚綅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鎸姩鍗曚綅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鎸姩棰戠巼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鎸姩棰戠巼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贝单位(听到40分贝很重要吗)
大象
第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就是空气。
振动,弦乐器通过弦振动,鼓通过鼓面振动,等等。)
2.震动停止,声音停止;但是声音并没有马上消失。(因为原声还能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第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真空传递不了声音;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意:有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时你可能听不到声音;
4.声速:物体每秒钟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米/秒;计算声速的公式是V=S/T。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第三,回声
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然后传到人的耳朵里。当人们听到反射的声音时,它被称为回声。
(比如山的回声,夏天轰鸣的雷声,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1.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教室里听不到回声,小房间因为原声和回声重合而变大)
2.回声的使用:
回声测距:S=1/2VT
(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征
1.声调:声音的高低称为声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速度,单位为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度称为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离听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识别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动词(verb的缩写)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 ~ 20000Hz,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20Hz以下称为次声;
2.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会产生次声波;
第六,声音的运用
1.超声波能量高、频率高,用于钻石头、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用于回声定位(
蝙蝠定向)生产(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
(谈话、医生体检时的皮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
3.转移能量(机场边上的玻璃都碎了,在雪山里不能大声说话)
七。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音:
(1)从物理角度讲,物体随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一切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干扰人们听音的声音,都是噪音;
2.乐音:从物理角度看,物体发出有规律的振动声;
3.常见的噪音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的声音、金属间的摩擦声;
4.噪声级:声强的单位是分贝。符号,超过90dB会危害健康;0dB是指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 dB ~ 40 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5.噪音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
(2)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3)耳朵变弱(戴耳塞)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