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爱情定律(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
的人,爱情,那年爱情定律(人一生的5大爱情定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爱情法则(一个人一生的5条爱情法则)
有人说,世界是圆的,人生是圆的,人生也是圆的。
其实爱情也是。
绕来绕去,来来去去,绕不开的词遇见,爱,错过,再遇见。
当爱情和时间交了手,我们会发现每个年龄段的爱情都有自己独特的悲伤和特点。
8岁,24岁,30岁.
总结一下,其实都有自己的恋爱规律。
01.
18岁——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事发生,那么它更有可能发生。
18岁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看来,有点像那些漂浮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的白云。
简单,纯粹,美好。
往往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消散;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害怕失去。正如九夜茴在《匆匆那年》中所写的:事实上,你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
电影中的陈迅和茴香也是如此。
一个是阳光帅气的男神,一个是文静的邻家女孩。
两人在《爱的种子》的年纪相遇、相知、相爱,却又错过了彼此。
这是福也是祸。
幸运的是,他们在最好的年纪相遇;可惜他们相遇早,人生太漫长。
所以年轻的时候会担心以后能不能一如既往的爱对方,能不能和对方白头偕老。
在王菲的《匆匆那年》中,有一句评论是这样写的:
“2015年5月临近高考。我和他一起看了《匆匆那年》,问他那年我们会不会去闯。他发誓他不会;2015年高考失利,选择复读。他去了四川大学,一年在不同的地方见了五次面。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2016年高考后,6.18我们在川大分手,我在外面哭了一夜。6.22考上了川大,但是回不去了。最后一个人去了北方,我们再也没见过他。”
一句再也没见过的话,为那次青春的邂逅,轰轰烈烈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回首往事,曾经深爱的爱人成了过客;曾经害怕的损失变成了现实。
所以我终于发现:
原来18岁的爱情是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
02.
24岁,——测不准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不确定性。
24岁,不大,但也不小。
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会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也看过别人的故事,里面写着爱,保护,背叛,逃避。
这个年纪,我们不再对爱情充满期待,也不会像18岁时那样,把最纯粹最真实的爱给一个人。
因为我们都被爱过,被深深伤害过。
一个女生在后台留言说“被伤害过的人真的很难再相信爱情了。”
是的,受过伤的人,再加上充满孤独感,在爱情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毕竟这世上美好的东西都不坚定,人心是最善变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女人们的恋爱》年,Selina在和家人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过去。她说:“其实我还是相信爱情的。它仍然存在,但我是否相信它会发生在我身上是另一回事。”
我们曾经以为爱有一个不同的名字,永远。
后来才知道,爱情的别名是不可捉摸的。
我们无法预测身边的人什么时候会走散;
我们无法预知是否还能相信爱情;
我们无法预测爱情是否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24岁的我们突然明白了史铁生的那句话:“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24岁的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03.
30岁,——,中庸之道。
合适定律: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老板不年轻了,该结婚了。”
这是我们在30岁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别等他了,他不会来的。”
这是30岁的我们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于是,三十岁的我们,最终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Zhihu,#到了年龄,到底要不要结婚#的话题下,一个男人说:
“他不如我的前任,但对我来说刚刚好;我不可能像爱他一样爱前任,他也是。其实不是凑合的问题,是迁就的问题。年纪大了,没有再遇到喜欢的人。选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人也不错,因为慢慢的我们会发现,两个节奏一致的人会走得很远。”
的确,只有两个人彼此并驾齐驱,并驾齐驱,才能走得很远。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选择30岁凑合的原因吧。
毕竟这个年纪,我们真的拿不下自己的青春,等不到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也真的花不起精力去陪伴一段稳定的感情。
我想起一个哥们。29岁那年,我结束了六年的感情,和谈了半年的女孩结婚了。
当时我就很疑惑,问他,为什么是这个女生?
他说,因为她适合我。
“适合”二字,是对六年感情最大的讽刺;是合适,但又是现实,迫使他做出无奈的选择。
我看过这句话:“有的人适合一辈子,有的人适合错过一辈子。”
你可能不喜欢和你共度余生的人;
值得记住的人,不一定能陪你到老。
这就是现实,我们教给30岁的人的现实。
个道理。04.
36岁——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定律:当你习惯了某个事物之后,你的心态就会发生改变。
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
这个痒,叫做习惯。
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当你习惯了一个人之后,激情会消散,感觉会平淡,而爱,却想要索取更多。
就像宋丹丹说的那样:
“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而已。”
原本你觉得枕边这个人眉眼清朗,他每天送你一朵花,你都能兴奋一整天;后来你发现他的眉眼很普通,每日送的花也没有新意。
原本你觉得和他相处的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后来发现,重复的日子就像清早的蝉鸣,聒噪又无聊。
36岁那年,生活不断填充的压力,婚姻俞渐扩张的乏味和矛盾,让你疲惫、厌倦。
于是习惯,被你们用另一个词代替,那个词是“老夫老妻”。
“都老夫老妻了,还看什么电影”;
“都老夫老妻了,还秀什么恩爱”;
“都老夫老妻了,还在意这些做啥”;
“......”
老夫老妻的模式,成了你和他之间,感情最大的杀手。
美国《心理志》杂志上,曾经发表过这么一项研究:
“婚姻触礁的真正原因,不是此前普遍认为的夫妻间出现矛盾,而是婚姻归于平淡后,关系的渐趋迟钝和沉闷。”
归于平淡之后的感情,也开始变得沉闷与无趣。
无力,是36岁的你,最深刻的感受。
05.
42岁——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同时发生,爱恨同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有人说:婚姻有两种,一种叫搭伙,一种叫余生。
在我看来,婚姻还有另一种状态:初心是余生,日常成搭伙。
明明是奔着余生去的两个人,结果成了搭伙过日子的合租伙伴。
这是很多人不曾想过,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状。
台湾有一部短片,叫《餐桌上的陌生人》,便是讲这个的。
短片的主角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却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无话不谈的他们,现在谈话,除了日常必要的交流,就只剩下了敷衍。
上一篇:qq邮箱为什么收不到邮件(苹果手机QQ邮箱收不到邮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