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瘥怎么读-瘥后防复怎么读
不读,误读,读音瘥怎么读-瘥后防复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瘥怎么读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瘥怎么读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数量众多,读音和形体比较复杂,容易把握不准而误读、误写。中医药中冷僻字和特殊用字较多,如果阅读时对字形字音不认真对待,书写时不注意用字规范,就更容易发生误读和误写现象。
以下分六类列举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希望有助于为中医药行业及相关人员正音释义。
一、脏腑生理(27个)
1、囟: 脑门,婴儿头顶骨缝未合处。读xìn(信),不可误读误写为“囱”(cōnɡ)。
2、頞: 鼻梁。读è(饿),不读ān(安)。
3、涎: 口涎,口水。读xián(嫌),不读yán(延)。
4、颌: 上颌,下颌。读hé(合),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与肌肉等组织。
5、颔: 下巴骨,下巴部。读hàn(汗)。与“颌”不同。
6、肓:膏肓,肓膜。读huānɡ(荒),不可误读误为“盲”(mánɡ)。
7、膻: 膻中,读dàn(旦),不读tán(坛);表示羊膻味,读shān(山)。
8、贲: 贲门。读bēn(奔),不能按“喷”类推读pēn。
9、睾: 睾丸。读ɡāo(高),不取ɡǎo(搞)。
10、脬: 膀胱。读pāo(抛),不能按“浮”类推误读fú(浮)。
11、臀: 臀部。读tún(豚),不读diàn(殿)。
12、尻: 臀部;尾骶骨。读kāo(考,音平),不读jiǔ(九)。
13、髂: 髂骨。读qià(洽),不读kè(客)。
14、髁: 表示股骨读kē(颗);表示髋骨时同“胯”,读kuà(跨)。不读huái(怀)或ɡuǒ(果)。
15、肱: 肱骨,读ɡōnɡ(工),不读hónɡ(宏)。
16、跖: 跖骨,即脚掌骨。读zhí(直),不读shù(庶)。
17、腓: 腓肠肌。读féi(肥),不读fēi(非)或fěi。
18、胫:小腿,从膝下至脚上部分。读jìnɡ(竟),不读平声jīnɡ(经)。
19、腨: 胫肉,俗称小腿肚。读shuàn(涮),不读duān(端)。
20、胻: 胻骨。胫骨的上段,亦指胫骨。读hénɡ,不可按“行”读为xinɡ(形)。
21、踝: 踝骨(小腿与脚连接处两边突起的圆骨)。读huái(怀),不读ɡuǒ(果)。
22、骺:长骨两端连接关节的部分。读hóu(侯),不读hòu(后)或ɡòu(垢)。
23、(月+囷):隆起的肌肉。读jùn(俊),不读jiǒnɡ(窘)。
24、癸: 天癸,中医指促进机能发育的物质。读ɡuǐ(鬼),不读kuí。
25、脉: 表示脉象,读mài(卖);表示脉脉含情,读mò(默)。
26、溺: 表示小便,读niào(尿),即后世“尿”字;表示淹没、沉溺,读nì(逆)。
27、吮: 婴儿吮乳。读shǔn,不读yǔn(允)。
二、证候病名(44个)
1、晡: 日晡潮热,“日晡”指申时,即13~17点。读bū(布,平声),不读pǔ(普)或fǔ(甫)。
2、懑: 烦懑。读mèn(闷),不读mǎn(满)。
3、怵: 怵惕,恐惧貌。读chù(触),不读shù(术)。
4、龋: 龋齿。读qǔ(取),不读yǔ(禹)。
5、齘: 磨牙。读xiè(谢),不读jiè(介)。
6、眊: 眼睛看不清。读mào(帽),不读máo(毛)。
7、眚: 眼睛生翳。读shěnɡ(省),不读shēnɡ(生)。
8、眩: 目眩。读xuàn(楦),不读xuán(玄)。
9、眵: 俗称“眼屎”。读chī(痴),不读duō(多)。
10、痏: 针孔,或疮疡、瘢痕。读wěi(伟),不读yǒu(友)。
11、瘁: 心力交瘁。读cuì(翠),不读zú(足)。
12、疱: 面部疮疱,粉刺。读pào(泡),不读bāo(包)。
13、瘵: 病,多指痨病。读zhài(债),不读jì(祭)。
14、衃: 瘀血,凝血。读pēi(坯),不读bù(不)。
15、xián(疒+间):癫xián(疒+间) 。今习作“痫”。读xián(弦),不读jiān(肩)。
16、怔忡: 心悸。读zhēnɡ(争) chōnɡ(充),不读zhènɡ(正,去声) zhōnɡ(中)。
17、皴: 皮肤皱起或开裂。读cūn(村),不读jùn(俊)。另外,皲(读jūn)与本字义近而音形有别,不可混淆。
18、瘕: 癥瘕。读jiǎ(假),不可按“暇”类推读xiá。
19、佝: 佝偻。读ɡōu(钩),不能按“拘”类推读jū。
20、搐: 抽搐。读chù(触),不可按“蓄”类推读xù。
21、癩: 恶疮,麻风病。读lài(赖),不能按“懒”类推读lǎn。
22、衄: 鼻衄。读nǜ,不能按“扭”类推(改去声)读niù。
23、悁: 悁悁,忧闷,忧伤。读yuān(冤),不能按“捐”类推读juān。
24、疽: 痈疽。读jū(居),不能按“咀”类推读jǔ。
25、痤: 痤疮。读cuó(嵯),不能按“锉”类推读cuò或误读cuǒ。
26、暍: 中暑,伤暑病;或叠用“暍暍”,指热貌。读yē(耶),不可按“喝”类推读hē。
27、惴:惴惴,忧惧,恐惧貌。读zhuì(缀),不可按“喘”、“揣”、“端”类推读chuǎn、chuǎi或duān。
28、创: 创伤,金创。读chuānɡ(疮),与创造的“创”(chuànɡ)读音不同。
29、㖞: 口㖞。读wāi(歪),不读wō(窝)。
30、瞤: 简化字是(目+闰),眼皮或肌肉跳动,读shùn(顺),不可按声符读rùn(闰)
31、瘰: 瘰疬,读luǒ(裸),不可按声符读lěi(累)。
32、哕: 表示呕哕,干呕,读yuě(月上声),不可按声符读suì(岁)。
33、咯: 同“喀”,咯血。“咯”为多音多义字,喀血义读kǎ(卡),不读ɡē(哥)、luò(洛)。
34、嘿: 同“默”,不作声,多叠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嘿嘿不欲饮食。”读mò(默),不读今常用音hēi(黑)。
35、咳: 常义为咳嗽,读ké(壳。旧音亦读kài);古又表小孩笑,读hái(孩);嗳气。注意:古医书中的“咳逆”,多数指肺经的咳嗽上气,宋以后医著中常指胃经的嗳气。
36、瘛疭: 筋脉抽搐或弛纵的疾病。读chì(翅)zònɡ(纵)
37、强: 表示僵硬,如《伤寒论》“项背强”,读jiànɡ(犟);表示坚强,读qiánɡ;表示勉力、勉强,读qiǎnɡ(抢)。
38、淋:用于传染病,读lìn(吝);用于淋巴、淋漓,读lín(林)。
39、恶: 表示恶心,读ě;恶习,读è;古文疑问代词和叹词,读wū;憎恶,读wù。
40、龟: 同“皲”,“龟裂”即“皲裂”,读jūn(军)。又古西域有“龟兹”国,“龟”读qiū(秋):二义均不读“龟”的常音ɡuī。
41、瘖:音哑,不能说话。读yīn(音),不可误读误写为“暗”(àn)或“谙”(ān)。
42、愊: 愊愊,愊臆,胀满貌。读bì(闭),不可误读误写为“幅”。
43、mèn(宀+免):“闷“的古异体之一。烦 ,即烦闷。读mèn,不可混同“冤”读yuān。
44、洒洒: 恶寒貌。读xiǎn(显),不读常音sǎ。亦作“洗洗”,同读xiǎn(显)。
三、中药名字(26个)
1、粳: 粳米。读jīnɡ(京),不能按“埂”类推误读ɡěn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