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逸出功公式 金属逸出功公式
普顿,光子,效应逸出功公式 金属逸出功公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位族叔从云南卸官回乡,精于文史,又兼知数理,且为人正直,见多识广,是吴有训少年时的良师益友。
吴起銮对吴有训的教学非常广泛,既有旧学也有新学,既讲语文,也讲数学,教学方法则是灌输与启发兼而有之。
就这样,吴有训幼年时的知识基础打的非常牢固,还知晓了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怀着崇高理想的吴有训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去美国求学。他的导师就是比他大5岁的康普顿教授。
从1923年起,吴有训和康普顿教授就在一起从事X射线散射光的研究。
1924年,他与康普顿合著《经过轻元素散射后的钼射线的波长》一文,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极大关注。
1926年,吴有训单独发表了《在康普顿效应中变线与不变线的能量分布》和《在康普顿效应中变线与不变线的能量比率》两篇论文。
这些研究结果,都精准地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
吴有训还将15种元素所散射的X射线光谱图纳入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论康普顿效应》之中。
这篇轰动世界、为中国赢得极高声誉的论文,至今仍保存在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里,成为中国人在世界物理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康普顿在他所著的《 X 射线的理论及实验》一书中,有19处引用了吴有训的工作,特别是那张光谱图。康普顿把它和自己在1923年得到的石墨所散射的×射线光谱图并列在一起,作为证实他的理论的主要依据。
令人感动的是,康普顿教授认为,“康谱顿效应”也可称做“康普顿—吴有训效应”。此后国内外一些物理教科书中,都将“康普顿效应”称作“康普顿一吴有训效应”,但吴有训知道后,总是谦逊地断然谢绝。
在以后的日子里,康普顿教授一直念念不忘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生。他常向人们夸赞吴有训的独到见解和实验才干。
1961年12月,年近70的康普顿教授得悉吴有训的学生杨振宁博士将返回中国探亲时,他找到杨振宁,要他务必代为问候吴有训。
次年1月,杨振宁博士回到祖国,将自己写的书赠给老师吴有训,书的扉页上写道:
“年前晤康普顿教授,他问我师近况如何,并谓我师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
吴有训学成归国,始终为中国的物理研究和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即便在极为艰苦的抗战时期,吴有训在西南联大物理系仍然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芳允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中国建立后,吴有训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数理化学部主任,全面负责全国科技发展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他在科学领导工作中,不仅有魄力,还有着过人的远见卓识。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提出要及早在科学院建立计算机、半导体、电子学等新的研究所的倡议。
后来,这些研究所都先后建立起来,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隆重表彰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受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者当中,竟有14人出自吴有训先生的门下。
可见聪慧使人学而上进,谦逊则使人千古留名!
吴老就是一个让我们敬佩的好榜样。
@科普有料#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鸮鸟怎么读-鸟英语怎么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