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词牌名和曲牌名的区别 词牌名也叫曲牌名
花儿,临夏,少年词牌名和曲牌名的区别 词牌名也叫曲牌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词牌名和曲牌名的区别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词牌名和曲牌名的区别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花者吟
吴辰旭
早先引起我关注的是周梦诗这个名字,后来断断续续拜读了他的一些作品,钦佩他钟情于临夏花儿的采集与研究,并引诸自已的文学创作,遂因好奇而关注,因关注而产生拜访的愿望,可惜缘悭,一直未曾谋面,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其子周平赠我其父遗著,有如神助,令我欣喜莫名,同时也为先生故去深感轸憾。
曩日学林闻大名,
而今得著喜填膺。
梦诗花海飞蝴蝶,
挥筆文渊探龙鳞。
几次擦肩识韩荆,
偶然得月欣歌吟。
风尘滚滚传花信,
君在坊间笑且馨。
注:吴辰旭,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杂文家。甘肃杂文协会会长,省作协理事。
漫 谈 “ 花 儿” 名 称
周梦诗
“花儿”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很有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从中不但可以研究各民族的民俗、历史、地理、生产活动、文学、语言、格特点、生活与爱情等诸多方面;而且还可以研究这些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部分珍贵的民族文学遗产,不仅会促进和繁荣这些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文学创作活动,并且对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为此,我想把多年来学习研究“花儿”的一点成果拿出来,请教于各位读者和“花儿”的研究者们,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于“花儿”和“少年”一名的来历。
“花儿”,又叫“少年”,是流行在甘、青、宁等省的一种民歌,尤其盛行于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文化较为落后,但是“花儿”却浩如瀚海。争芳斗艳,绚灿夺目。每当春归大地、桃红柳绿、麦苗青青的季节,正是花儿的故乡“百花盛开”的佳期。究竟这个优美的歌名称是怎样来的?众说不一。作为一个花儿故乡的爱好者,我也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花儿”和“少年”一名原是由青年男女对唱或单唱山歌时,尤其是在互不认识的情况下,相互比譬的一种笼统称呼。“花儿”说是男方对女方遵奉的通用爱称 ;“少年”则是女方对男方遵奉的通用爱称。
曹操城头上观英雄,
百万兵战不过子龙;
我维的花儿是人上的人,
赛过了皇上的正宫。
山里的松柏长不大,
长大是楔斧把哩;
维下的花儿丢不下,
丢下是薄心下哩。(临夏花儿)
拿的镰刀割沙柳,
唱上一九又一九,
抓住花儿绵绵手,
有心坐来没心走。(洮岷花儿)
上述几首花儿中,“花儿”皆指所爱的女子,不是指民歌本身。看来“花儿”就是男方对女方的一种比譬和称呼。
“花儿”又叫“少年”,来路也同“花儿”一样。
太子山根里扎筏子,
鞭麻梢拧下的腰子;
阿哥是少年里的调梢子,
活象似云里的鹞子。(临夏花儿)
太子山上的灵芝草,
雪压者长不大了;
阳世上唯有少年好,
花儿们把你(哈)爱了。(临夏花儿)
从上述花儿中,不难看出,“少年”原是女方对男方的比譬和称呼,不是指山歌本身。我想只有从民歌本身中,寻找它的来龙去脉,这才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离开丰富的民歌资料,去追求一些玄妙的传说,无非是猎奇而已。
关于“花儿”与“少年”的来源,张亚雄曾云:“‘花儿’指所锺爱的女人;“少年”则是男人们自觉的一种口号。追求人生意义,唯有少年为黄金时代,而恋爱锺情诸般误事,唯少年能尽能欢。所以歌者虽龙锺老人,其歌仍以少年名之。楚辞中拿香草比美人,诗人也往往将花比玉,而以“花儿”名其所歌,可谓独擅一格。”我认为他的这个看法很有道理的,为花儿的研究者们做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因为“花儿”这个名称很美,也能概其山歌内容,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名称,所以,现在的“花儿”不再是专指所钟情的爱人(或女歌手),而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山歌名称了。
对于“花儿”名称这个问题,张亚雄在《杂话“花儿”》一文中说:“如果我闻以“花”之一字名山歌者,中国开山第一部山歌集子《诗经》,便是最先采用这个‘花’字者。花之古音为‘巴’,写作‘葩’,故诗经亦称《葩经》。实际上就是《花经》,译作汉话,说是《花儿经》。
其他以《花拍》、《花调》、皆以‘花’字名曲谱。又唐人《花间集》,李贺之《花游曲》,皆以‘花’字颜歌曲。”
这是一种顺藤摸瓜的考证方法,虽是一条门路,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尽然。依我看,还是从“花”儿海洋的资料中去寻根究源是比较可靠的、科学的方法。
甘、青、宁的各族劳动人民把自己喜爱的山歌美其名曰:“花儿”,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据我分析研究还有其他诸方面的原因和道理。
一是:花儿是人类都喜欢的植物之一,花儿富于言情。以花譬人,以花取名,以花传情,以花名取词牌、曲牌名,都是我国各民族文学艺术中自古就有的传统习惯。这种例子,简至多得不可胜数。就以“花儿”为例,以花譬人的句子俯拾皆是。这不仅是“花儿”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一种常用的比兴手法。例如“尕妹是牡丹大骨朵”;“大嫂好比个藏金莲,二嫂好比个牡丹;”“尕妹是桃花者迎春开;”“尕妹是牡丹花园里长”等等譬人非常形象,恰切、活泼、生动。
又如以花名给姑娘们取名的传统习惯,不但全国各民族中历来就有,就回族来说,就花儿的家乡来说也是很兴时的。虽然每个姑娘起了经名(注),但是,她们的父母姐妹又给取了什么“尕梅花”、“尕桃花”、“尕莲”、“牡丹”等之类的美丽名字。可见,他们不但爱花,而且喜欢用花名取名,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风俗习惯,也是一种朴实的爱美观念。
再说以花传情。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不但是“花儿”的绝妙之处,并且达到了相当艺术、精采的境地,在各民歌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典型。例如:“青苗地里的白牡丹,为啥不漫个‘少年’” ?“尕妹是茶花者口含上,一天里香喷喷的;”“高墙园里的牡丹花,林荫者开不下了;”“尕妹是刺梅者扎手哩;”“牡丹它有时候哩,过了时节谁逗哩?”等等,从这些以花传情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花儿这个富于诗意的名字在民歌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二是:以花名取词牌名,曲牌名,在我国古典诗词和民歌中,也屡见不鲜。在文学艺术(包括民间文学艺术)这个范畴中,这也是一种传统习惯。例如:碧牡丹、梅花泣、梅花引、桂枝香、一剪梅等就是以花名取词牌名的;在“宴席曲”中,莲花落、一溜莲花、三朵花儿开等就是以花名取曲牌名的。
三是:从风俗习惯方面看,喜欢歌唱花儿的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少数民族,都非常爱好花卉。他们不但爱花、好花、种花、养花、卖花、戴花,而且喜欢穿颜色鲜艳的各种花布,尤其是姑娘和年青妇女们,穿红着绿,花卉满身,真是锦上添花,光彩照人,并且,他们把各种花卉运用到生活方面。例如:他们喜欢花橱柜、花板柜、花箱子、花桌子、花盘子、花碟子、花碗等等,但凡是有花卉的用具,他们一概喜欢。就铺盖来说,他们喜欢花被面,花单子、共褥子、花枕头之类的东西。在穿戴方面,她们喜欢花袜子,绣花鞋、花帽子、花兜兜、花围裙、花手饰等,在装饰品方面,他们喜欢张贴有花卉的画片,有花卉的剪纸,有花卉的窗帘等等,不一而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