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寻觅中华(寻觅中华读书卡)
孝经,父母,孝道寻觅中华(寻觅中华读书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寻觅中华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寻觅中华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中国传统中的“孝”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延伸。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美德,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对“孝”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到底,“孝”是以“顺”为原则还是以“道”为准绳?“孝”字面前要不要讲道理,是“理智地孝”还是“盲目地孝”?
中国自古讲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孝敬师长,今天,在孩子们面临快乐暑假的时候,让我们沿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古老的文明,去讲一讲“孝”所应该遵循的“道”。
民族大义永远是放在首位的
孝道,其实是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淳朴信念。行孝,是中国人一辈子的温暖修行,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幸福密码。
坊间流传甚广的《孝经》,是被岁月刷上了层层的油漆出来的,许多人在没有很好地理解《孝经》的同时所宣扬的,有时并不是《孝经》的最根本含义,甚至在理解上有了歧义。在今天,我们要想真正读懂“孝”字的真义,建议大家去寻一下孝经的直接源头古文《孝经》。
几年前,记者在哈尔滨有幸听了一场国学才子王扉先生关于《孝经的密码》的讲座,记忆深刻。他所讲的主要内容大概是:我们曾经是一个有着完整的家庭伦理的民族,这个伦理的核心就是孝道。所谓孝道,因孝明道,是要从道理上来孝。所谓的“孝亦有道”就是这个道理。
上要对得起列祖列宗,下要对得起子孙后代,将祖宗好的道德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这是中国人所谓的“大孝”。比如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在面临民族大义比如保家卫国和侍奉父母不能同时兼顾的时候,真的“孝”是把民族大义、保家卫国放在首位的。
“孝道”,之所以成为中国延续千年而不坠的一个文化密码,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基。在我们所看到的“好家风”里,一定是父慈子孝,品行正直。
愚孝与伪孝已不合时宜
埋儿奉母。(图片来源:网络)
宋代有个人名叫钱良臣。他的宝贝儿子很“孝顺”,读书时读到凡有“良臣”二字皆读作“爹爹”。有一天读《孟子》,读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时,照例读成了“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钱良臣听到后怒不可遏,不由分说地将这个宝贝儿子好一通怒揍。这是一个典型的愚孝故事。
进入新时代,有很多种愚孝已经不合时宜。首先是晚辈的一味地顺从。曾子受杖的故事很能说明曾子的愚孝,这个故事《孔子家语》有记载;其次是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如《孟子·离娄上》中讲了一个故事,旨意很深刻。曾子奉养父亲曾晳时,每餐必有酒肉;将撤除的时候,曾子必定要问剩下的给谁。如果曾晳问厨房里还有剩余吗,一定会回答说“有”。曾晳后,曾元奉养父亲曾子时,每餐也有酒肉,将撤除的时候,也没有问剩下的给谁。曾子问厨房里还有剩余的吗,回答说“没有了”。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曾子不仅孝父母亲的身体,还要尊重父亲的精神意愿,曾子的儿子曾元则只供奉酒肉,就顾不得曾子的精神世界了,说明曾晳——曾子——曾元三代人对孝的理解、坚守是不一样的。
第三是伪孝、诈孝。《二十四孝》中的一些表述,有些地方太夸张,不近人情,因此引起人们的反感,尤其是儿童,比如《埋儿奉母》,“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鲁迅说郭巨的儿子,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
鲁迅还谈到自己读了以后的那番感触:“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吗?”
七仙女下凡与孝之大美
《天仙配(年画)》选页。(图片来源网络)
从记事以来的每个暑假,电视剧《天仙配》一直在重复播放,也许很多人只知道七仙女与董永的凄美爱情故事,却不知道其背后孝道感天的缘起。
相信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会唱这段黄梅戏《天仙配》。因为它太美了,曲调美,戏词也美,故事更美。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了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私自下凡助其还债赎身,并在大槐树下与董永结为夫妇。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董永”两个字,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已成为孝的化身,矗立在中国人的心中。每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字时,眼前就会清晰地出现一个人影,诚实、勤苦的他对父母是那样孝顺;我们眼前还会出现另一个身影,一位白富美因倾慕董永的为人,执意嫁他为妻……更有无数个在董永影响下成为孝子的男男女女。
这里还有另一个八卦:董永和七仙女生的儿子是谁?在各地民间流传下来的说唱文学作品里,董永的儿子还真是个大人物。他的名字叫董仲舒——就是在历史上对汉武帝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个大儒,也是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积极主张者。当然,民间说唱文学作品里的这个说法明显属于牵强附会。不过,在汉代,《孝经》已经跻身儒家“七经”之一倒是真的。
在《孝经》里,孔子的门生曾子曾感慨:“甚哉,孝之大也。”什么是孝之大?其实,从董永和七仙女这个中国人最喜爱的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孝是大爱。
新时代孝德文化更加多彩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也疏远了人们的关系,空间距离近了,但是心理关系却远了,有许多儿女认为只要全家都进了家庭群,父母会随时随地了解子女的行踪,就已经足够了。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孝,还在于真实的陪伴。比如节假日牺牲一点自己去旅行游玩的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比如吃饭时不是一直盯着手机看微信,多看着父母的脸跟他们聊聊天;再比如周末不仅仅是带着孩子去游乐场,而是叫上父母一起聚一聚享受天伦之乐……因为,许多老人即便在手机视频里看到孩子的影像听到孙子的声音,但内心还是寂寞而孤独的,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经常回家,只有亲人常常相聚才会真正感到亲切和温暖。
当然行孝的方式也不可能跟古时候一模一样,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时时变化更新。一场与父母的畅快淋漓的对话,一顿亲手烹制与父母共享的早餐,一通嘘寒问暖的电话,或者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一次牵手并肩的出游……这些都可以给父母带来幸福感。
如果实在没办法做到这些,那起码自己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以有你这样的子女为骄傲,而不是天天与游戏为伍,不事工作,时时啃老,一直让父母为你的生活担忧。
上一篇:柳二文(柳二文的情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