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矞怎么读 矞矞怎么读
小篆,说文,本义矞怎么读 矞矞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矞怎么读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矞怎么读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奉上标题里问题的答案:(1)《诗经·小雅·小弁》“踧踧周道,趜为茂草”,其中的趜的本义是穷,在这里释为“只剩下”,详见“趜”字词条;(2)“趉”字依照字形,可以会意为“离家出走”,详见“趉”字词条。其他无兴趣内容请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09课,讲《说文解字》“走”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虽然这六个字都跟人的行走这件最通俗的事情相关,但却都是枯燥的生僻字,我们限于课程的完整与连续,我们不能跳过这些字,只能枯燥地学习下去。
(行走的女人)
今天的六个字分别如图: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䟇。读音有两个:
(一)j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䟇,走也。从走,幾声。”形声字。本义是走。除《说文解字》外不见其他典籍有实例记载。
(二)xī。同“走希”,读音出自《集韵》。《集韵·微韵》:“走希,走貌。或从幾。”《五音集韵·微韵》:“䟇,同走希,走貌。”亦不见其他典籍有实例记载。我们知道,古人的走,实际是现代汉语的跑,那么,这个走貌,也就是跑的样子。
(跑的样子)
䟇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䟇字的小篆写法)
2、走岪(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大部分设备不能显示,字形是走+岪)。读f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走岪,走也,从走,岪(fú,山腰上的路)声。”形声字。本义是走,走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篇》、《韵》皆作‘䞞’,云:‘走貌’”《龙龛手鉴·走部》:“走岪,或作䞞,今。走貌。”不见其他典籍有应用实例,亦无法辨析它跟“䟇”的区别,我们只能当他们是同义字来看。
走岪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走岪的小篆写法)
3、走矞(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大部分设备无法显示,字形为走+矞)。读j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走矞,狂走也。从走,矞声。”形声字,本义是狂走貌。徐锴《说文系传》:“走矞,急疾之貌也。”朱珔《说文假借义证》:“《礼运》‘故鸟不獝,故兽不狘’注:‘獝、狘,飞走之貌也。’獝亦当为走矞。《周礼·大司乐》注作‘故鸟不矞’。矞乃走矞之省借。“《字汇·走部》也说:“走矞,狂走貌。”所谓的狂走,在现代汉语里,其实就是狂跑,狂奔。类似《疯狂的石头》里的这位:
(狂跑)
走矞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走矞字的小篆写法)
4、䟂。读m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䟂,行迟也。从走,曼声。”形声字,本义是迟缓。桂馥《说文义证》:“反快为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人通用慢字。”《蜀方言》卷上:“迟缓曰䟂,《说文》‘行迟’也。引申为凡迟缓之称。今借用慢字。慢,惰也。”又行迟貌。《广韵·桓韵》:“䟂,行迟貌。”慢走的样子。
(慢走)
本义之外,又指行貌。《字汇·走部》:“䟂,行貌。”
䟂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䟂字的小篆写法)
5、趉。读ju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趉,走也。从走,出声。读若无尾之屈。”无尾之屈是指字的读音。徐灏《说文注笺》解释:“读若无尾之屈者,所以异于屈申之屈也。今粤人言无尾之屈,正读瞿勿切。”形声字。本义是突然起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篇》曰:“‘卒起走也。’按:今俗语有之。”清代胡文英《吴下方言考·黠韵》:“趉,怒而走出也。吴中谓人含怒不别而行曰趉。”又指突然行走貌。《龙龛手鉴·走部》:“趉,卒走貌。”
关于字形里的“出”,吴大澂《字说·出反说》指出“出”是脚穿上鞋出门之形,吴说:“古人出则纳履,返则脱履。”并指出今天朝鲜、日本等国家仍保留着这一习俗,《说文解字》对出的解释是“进也,象艸木益兹上出达也”,两相比较,吴说更靠谱些。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也称:“从人足在坎内向处出之形。”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趉”的意思就好理解多了,它也有会意字的成分。就是离开、出走,相当于现在的“离家出走。”而实质上,离家出走,大多也是带着生气(怒)的原因才会发生的事情。
【猜想】其实这个字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出走”,这实际上就是“趉”的字形,出走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生气。
(出走)
本义之外,又用作方言:逃匿。民国年修《福建新通志·方言》:“逃匿曰趉。”
另外,趉还同“足出”。《集韵·迄韵》:“足出,走貌。或作趉。”《正字通·走部》也有同样的记载。
趉字的小篆写法:
(趉字的小篆写法)
6、趜。读j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趜,穷也。从走,匊声。”形声字。本义是穷。徐锴《说文系传》:“步所穷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字从走,疑当为穷奔也。”《玉篇·走部》:“趜,穷困也。”《广韵·屋韵》:“趜,困人。”
【猜想】为什么表达穷的字会放在“走”部呢,是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呢?
清代毕沅《音同义异辩》有:“趜,《诗》:‘踧踧周道,趜为茂草。”《传》:“穷也。今作鞠。”这句诗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今本多写作“踧踧周道,鞫为茂草。”其实这里的“鞫”,最早应为“趜”,顶不济也应当写作“鞠”。可是在大部分《诗经》译本里,“鞫”译为堵塞,称荒草堵塞了道路,实际上,趜的本义是穷,在这里相当于“只是、只剩下”,平平坦坦的京都大道,如今只剩下茂盛的野草。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
本义之外,趜还指体不伸。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通俗文》:“体不申谓之趜。”
趜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趜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0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什么是蜱虫(蜱虫是什么东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