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繻怎么读(襦怎么读)
战车,方阵,他的繻怎么读(襦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繻怎么读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繻怎么读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兵书者,莫不尊《孙子兵法》。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旌旗纷纷,人马纭纭的战场,千军万马互斗不可乱,情势浑沌迷离,更要圆通周全而无懈可击。”想想果真如此,在古往今来的大战场上,动辄数十万人马对垒,太多的强兵败在一个“乱”字上。既然乱则必败,那又如何治乱呢?答案是——布阵。
事实上,手持石头大棒的原始人已经有了“列阵”的需要,三个人打不过一头老虎,三十个人总打得过吧,关键是怎样站位,怎样配合,这可算是最早的“阵”。
在河南洛阳的王城公园里,拜有一块刻画着数十个星点的巨石,这块巨石图相传为远古时期的一幅神奇“阵图”,星点可以被看作人所站立的位置,连起来,就构成了半包围状的“攻击队形”。这种传说中狩猎应用的队形,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字,叫“打虎公约”。
一幅简单的图画,为什么会被人千载膜拜?传说它是大禹治水时,从河中浮出的神龟背上显现出来的,换句话说这是“天书”。
仔细观察会发现,图画构成的“打虎四十五人组”,实际上可分为九个小队、分别由1到9人组成,并按三行三列的矩阵排列。而这样排列的结果,可以使任何角度的直线上都分布有15个人,现代数学称其为“三阶幻方”。这岂非正应了孙子“圆通周全”的要求吗?
先人的记忆,不仅被刻画成了神秘天书。夏商周时期,还流行狩猎活动,作为一种军事训练,这其实也得自远古人类的真传,以野兽为“假想敌”,兵士得到的是“真弓实箭”的训练,后世甚至还被直接应用到战争中。
据史书所载,北宋时,一位奉旨拜访女真族的使者,观看了其首领完颜阿骨打打猎时展开的围猎阵形,并与女真人的行军布阵联系起来,这才恍然大悟:女真骑兵与宋军作战时,常常采用的令人头疼的“两翼包抄阵法”,居然脱胎于此。
孙子写兵法,酷爱谈“车”。要兴兵作战,需要物资的准备,那么请备下:轻车千辆,重车千辆!
精良且足量的战车有了,仗就能打赢吗?事实上,先秦的车战是个完备的战斗体系,“车”“技”“阵”三位一体。
公元前606年,楚国挑战老牌中原霸主晋国,双方在今河南荥阳北的“邲(音bì读必)”对阵。开战前,楚军一辆战车上的三甲士居然聊起了八卦:御手许伯表示,单车挑战,车可以飙到使旌旗斜倒,迫近敌营,然后回来;“车左”乐伯说,射手用利箭射敌后,可以帮御者执掌马缰,让驾驶员下了马匹整装,然后回来;“车右”摄叔则放话要冲入敌阵,杀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还……结果,三人果真做到了,归途中,“车左”还射杀了一头鹿,献给晋国追兵,最后全身而退。
这一记载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孤车三甲士的高超技艺让人眼花缭乱。而这正是战车时代对阵的特色。这种单车行动被称为“致师”,这样有礼有节的挑战是周代“军礼”的一部分。冲破敌阵的目标一旦达成,敌方士气大跌,往往自乱阵脚,增加己方的胜算。
围绕战车展开的战争,通常要按照周代军礼来进行,对阵时间、地点都通过下战书来约定,所摆的阵势也大都是整齐的军阵,而后鸣鼓冲杀,一决高下。一次对阵下来,各自收兵,战争就算结束了。
然而,这种中规中矩的摆阵、破阵方式,注定要被淘汰。
东周初年,一场战役发生在周室东迁以后,时值诸侯崛起,不断扩张的郑国与王室产生矛盾,竟然五年不朝奉,于是,周桓王决定以战争夺回面子。周天子出动战车约400乘,在冀中平原布下传统的品字方阵。
而这次,他的对手郑庄公并没按常理出牌。史籍这样记载:“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音xū读“需”)葛。”有人说这“鱼丽之阵”是郑庄公看渔夫结网捞鱼时悟出的,也有人说是刀鱼层叠的鱼鳞启发了他。请看庄公的奇特战队:它由许多鱼鳞状小方阵构成。每5辆战车结成一偏,每25名步兵结成一伍,步兵站在战车的缝隙间,形成紧密结合的小队。远远望去,恰如密密麻麻的鱼鳞一般。
鱼丽阵的好处何在?更高效、更强悍。恰如近代的“步坦结合”作战法,虽然战车的推进速度有所放慢,但却等于给战车加了无形的铠甲。两车一且交锋,再没有回旋的余地,这就是庄公的追求。
结果,周桓王这一战吃足了苦头,输了阵,挨了箭,败了兵。从此周王室也一蹶不振了。
假如说,周天子和他的战车是旧时代的代表,郑庄公与他的新阵法就是开启新时代的象征。旧的注定要没落,阵是如此,连战车本身也是如此。多兵种协作,阵前有阵,阵中有阵,阵阵不同,正是下一个时代的前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曾在他的诗中赞颂过诸葛亮的两大功绩:一是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二是推演出史上第一名阵——“八阵图”。
所谓“八阵”,其实是八个阵一体的组合阵。此阵“纵横皆八,而有八八六十四阵者,所以通乎八卦也”。可见八卦是八阵图的根本源头。
“八阵”既可以是“石”阵,也可以是“兵”阵。作为“兵”阵,它无处不是首,无处不是尾,可离可合,包容对称。八方都可以变化,各小队取长补短。而大阵本身又似迷宫,有疲敌的效果。
西晋名将马隆,在讨伐河西鲜卑人的战斗中,发明了一种“偏箱车”,在开阔地带依靠新的八阵图联车为营,并在车辆的外围插上鹿角,与敌对阵。结果仅以三千多人的兵力击败羌戎,这是历史上八阵图发挥作用的一个战例。北齐《魏书》中,还有采用诸葛亮八阵之法练兵的记载。隋唐后,此阵便失传了。
后世对八阵图的讨论热火朝天,北宋初年竟出现了一张比八阵图更“神”的阵图——“平戎万全阵”,平定胡虏,万策周全,谁有这么大的口气呢,只有宋朝的皇帝。事实上,这张阵图是由宋太宗亲制,并于雍熙五年(公元988年),御赐给潘美、田重进等前线大将来执行。此阵不仅阵名宏伟,阵势也超级壮观。据宋代官修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记载,阵中有前锋、中军、左右翼、殿后等方阵,以中央步兵方阵为主,辅以车兵,两翼和四围用骑兵作为警戒和掩护,是一个用骑兵抵御胡虏奔冲驰突的防御阵型,阵出有因。
但是,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此阵的问题:这个巨形方阵需动用兵力14万余人,主力中军在中央排为3个方阵,每阵各方五里,每阵又间隔一里,仅阵面就宽达17里,加上两翼和殿后的游击骑兵,这个军阵大得难以想象。试想,这对地形要有多么苛刻的要求?其次,这是一个十足的防御阵,只能守株待兔,等着敌人来犯。万一真的打赢了,只能动用部分力量追击……
在太宗御赐“平戎万全阵图”的示范下,后世的宋朝皇帝同样也有赐阵图的爱好,仁宗甚至尝试依据唐人研究来复原“八阵图”,这依然是一个“守阵”。北宋在对辽的战争中频繁失利,带来几朝皇帝全面防御的消极思想,结果也折射进军阵的设计当中。
上一篇:平板电脑能打电话(平板电脑能打电话的好还是直接上网的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