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核舟记图片简笔画 核舟记的核舟图片简笔画
学生,兴趣,有的核舟记图片简笔画 核舟记的核舟图片简笔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想象丰富,让自己置于某一具体情境中,还可以受到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涵养自己的情。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学生这样做,也可以锻炼自己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八、请学生猜测教师
请学生猜测老师容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我想,一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的学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规矩、计划制度,在大的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大的方面让学生猜得透。但在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理解得越深。
有一次,十几座城市的300多位老师到我任教班级听课,我讲的是《核舟记》。遵照学生意见,翻译时先易后难。最后剩下船头一段因这段人物位置关系不太好理解,翻译效率可能不高。我就说:“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大家很容易理解课文。谁能猜猜,老师想的是什么办法?"我刚说完,一位同学就举手抢答:“老师一定是想找三名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佛印,让他们照课文内容去表演自己的角色,他们边做、老师边指导,大家看书纠正,难点就解决了!"我一听很高兴,问:“你猜得太对了,你怎么知道老师这样想?”他说:"我上课时经常猜老师今天又能用什么好办法讲,猜得多了,猜的能力就强了。”
因此,请学生猜猜老师,可以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能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还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九、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共享秘密可以增加共享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老师可以和学生共享一些外人所不知道的“特别用语"。
我们班有一些班级用语,什么“小马蹄坑"啦,“边角余料"啦,什么“一百年”、“后三节”、“三角”等等。一说这些话,只有我们班学生明白。还有一些同学带有褒义的绰号,我在上课时,都适当地用一点,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有时,我发现一些同学又沉闷了,便出两道题,说:“这两道题,不许积极发言的同学答,大家说谁回答呢?"同学们推荐说:“一百年回答!"谁是“一百年”呢,就是那几位不爱发言的同学,大家管他们叫“昏睡百年"。经常出点题,专门请这些同学回答,时间久了,他也就不“昏睡百年"了。
有的同学长得聪明伶俐,很像聪明的一休,同学们给他起个绰号叫“一休”。我在语文课堂上也便这样称呼:"请一休同学到前面来做题。”于是课堂上便充满了善意的笑声和欢乐的气氛。
还有一些班级用语,使用之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上进心。
十、请学生说,读、写
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一听、说、读、写,这样才能增长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最终效果一般不大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广大”第三世界”学校的学生,许多人有意注意力持续不了45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债越欠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
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
比如板书学习重点,一般是我写,偶尔有几次请学生写,学生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学生同时写,他们的兴趣就更浓一些。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
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从教多年,我讲课始终秉持一个原则:教师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
十一、组织学习竞争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
如讲《岳阳楼记》,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从第二段开始默写,看谁写得多,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比赛结果,除三名同学外,大部分人一分钟都写了40多字,还有15名同学超过了50字。
讲《面人郎》,有的段落,大家感觉很好,尽管教材设要求背诵,但同学们愿背一背,那好,就来个一分钟背诵比赛,能背多少算多少,结果一分钟时间,很多学生都背了60字以上,最快的学生背下来120多字的一段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丰标不凡-丰标不凡的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