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colin什么意思_colink一键组网什么意思
赖特,美国,奥尔布colin什么意思_colink一键组网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colin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colin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编译/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因癌症去世,终年84岁。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被视作美国“改变历史浪潮”的人物之一。她离世的消息也引起美国各界哀悼,总统拜登当天还宣布降半旗致哀。
但作为克林顿的第二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职业生涯几乎从未远离战争和冲突。在任期内,奥尔布赖特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力主对南联盟发动轰炸、支持就所谓“大规模杀伤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制裁等。她甚至还公开宣称,“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
对于这位鼓吹以武力“捍卫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前国务卿的讯,外媒和各国网民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多数美国媒体和政客给予其高度评价,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称赞她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人权和民主’”。
俄罗斯媒体则提出批评,指责奥尔布赖特大力支持北约东扩为日后的乌克兰危机埋下祸根,“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种下的恶果。”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言,奥尔布赖特积极推动轰炸贝尔格莱德,“但她受到制裁了吗?没有。”
奥尔布赖特1996年接受美媒采访的视频也被网民重新挖掘出来。当时还是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奥尔布赖特,被问及美国对伊拉克制裁导致50万儿童亡“是否值得”时,断然回答说“值得”。印度学者、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董事普拉萨德对此直言,“我希望人们记住奥尔布赖特对伊拉克儿童的无情评论。”
她去世的第二天(24日)恰好也是塞尔维亚纪念美国和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日子。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议会议长达契奇称,不应该为任何人的亡感到欢欣鼓舞,“但所有对无辜民众的亡负有责任的人将‘永远背负诅咒’。”
“赢得美国民众高度评价的国务卿”
奥尔布赖特的家人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在社交媒体发布讣告,称奥尔布赖特当天因癌症去世。美国白宫也确认了这一消息,拜登宣布在整个美国领土的公共建筑、军事基地等及美国大使馆等海外设施降半旗致哀,“直到3月27日的日落时分”。
拜登称赞奥尔布赖特是“一股力量”,“她的双手改变了历史的浪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妻子希拉里也发表声明,称奥尔布赖特是美国“最优秀的国务卿之一”,也是“杰出的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资料图) 图自澎湃影像
公开资料显示,奥尔布赖特1937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她的父亲是当时该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1939年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奥尔布赖特全家逃往英国。二战结束后,她的父亲在美国提出了政治避难申请。
奥尔布赖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知名地缘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1978年,经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的提携,奥尔布赖特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
在多次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担任外交政策顾问后,奥尔布赖特最终于1993年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1996年12月,奥尔布赖特又被克林顿提名为美国首位女国务卿,并在1997年1月获参议院表决通过。
国务卿任期结束后,奥尔布赖特自2001年起担任非组织“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NDI)主席。该组织在2019年受到中方制裁。
作为克林顿和核心人物,奥尔布赖特得到了美国媒体的高度评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4日的报道中称赞她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权和民主”,还声称她为“结束巴尔干地区的暴力”做出了“贡献”。
《纽约时报》则称赞奥尔布赖特为外交官“大放异彩”,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事务分析师”,“赢得了国际外交官和美国民众的高度评价”。
推动北约东扩、主张轰炸南联盟
尽管美国媒体竭尽所能地吹嘘奥尔布赖特对所谓“民主和人权”的“贡献”,但奥尔布赖特作为职业生涯从未远离过战争和冲突。她鼓吹使用武力支持的外交在全球“捍卫”所谓“民主价值观”,并发动战争推翻美国不喜欢的政权。
在奥尔布赖特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她不仅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而且积极为美国制裁伊拉克辩护。她甚至声称,50万伊拉克儿童亡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199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CBS)“60分钟”节目(60 minutes)中,记者莱斯利·斯塔尔(Lesley Stahl)向奥尔布赖特提问说:“我们听说有50万伊拉克儿童亡。我的意思是,这比广岛亡的儿童还要多。这一切值得吗?”
对于这个问题,奥尔布赖特毫不犹豫地回答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1996年,奥尔布赖特接受CBS采访时称“50万伊拉克儿童的亡是值得的” 视频截图
但奥尔布赖特最有名的事迹,可能是她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极力推动克林顿干涉科索沃危机。1999年3月24日,美国和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批准的情况下,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美联社称,奥尔布赖特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实际上,早在奥尔布赖特当上国务卿之前,她就极力主张美国用武力干涉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在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后,她曾与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发生争执。当时奥尔布赖特质问鲍威尔:“如果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放着不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这番言论,后来曾在联合国展示“试管”、挑起伊拉克战争的鲍威尔也“自愧不如”,他回忆说,他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血液都凝固了”。
北约对南联盟持续78天的轰炸造成20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这次军事行动也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玛德琳的战争”。
作为克林顿的第二任最高外交官员,奥尔布赖特始终秉持以武力支持外交的理念,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声称美国“比其他国家看得更远”,“我们可以使用武力,因为我们是美国”。
1998年,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扬言:“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替代的国家。我们比其他国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看到了对我们所有人的威胁。我知道美国的已随时准备为自由、民主和美国的生活方式牺牲。”
此外,奥尔布赖特任内也积极推动北约东扩,这为今日的俄乌冲突埋下了伏笔。俄罗斯《观点报》指出,正是在她的任期内,北约开始大举东扩并吸收前苏联加盟国,“如果说有一位政客是北约扩张进程的化身,那一定说的是克林顿的第二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复杂的对华立场
这位鼓吹用武力推广所谓“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则展现出一种矛盾的态度。
上一篇:半生为人_半生为人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