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的桂林山水-什么的桂林山水填空
甲天下,桂林山水,石刻什么的桂林山水-什么的桂林山水填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什么的桂林山水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什么的桂林山水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桂林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奇特的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别具一格的秀丽风光。旖旎秀丽的山水相绕的景色曾使无数历史长河中的迁客骚人为之心折,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话便是广为流传,至今仍让人耳熟能详。然而,这句令人耳熟能详的话是否有下半句,若是有,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困扰了学术界很多年。直到1983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才得以浮出水面……
桂林山水暗藏谜题桂林市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万年智慧之地”。
夏商周时期,桂林属于百越之地;秦时秦始皇攻打百越地区,改设桂林为桂林郡;唐朝时,桂林改名“临桂县”,归属于桂州管辖;南朝时,桂林逐渐成为岭南西部的政治中心;
宋元时期,桂林又称作静江府;明清时期,靖江王朱守谦藩国桂林,桂林改名桂林府;民国时期,桂林凭借天然的军事作战条件,一度被看作是仅此于重庆的西南后方重镇……
桂林这座城市,对大众的吸引不仅是来自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还来自于它美丽的自然景色。
桂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长期温暖湿润的气候塑造出桂林特有的地貌特征——即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桂林漓江两岸的岩溶作用最为显著,桂林漓江附近的岩溶地貌亦在国际上享有不凡的声誉,是世界上岩溶地貌最为典型的代表。
漓江附近的岩溶地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山峰奇景,这些山与漓江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桂林水天相接、碧水青山、玲珑秀丽的美丽景色。
从古至今,桂林旖旎辗转的山水令无数文人迁客魂牵梦萦,无不发出对山水美景的赞叹,如今,桂林山水诗已是数不胜数,自成一家。
早前,唐朝著名诗人韩愈就有诗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致歌颂了桂林山水之秀美;李商隐曾言:“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描绘出漓江两岸山的壮丽之姿;
刘克庄也曾发出“千峰环野,一水抱城流”的感慨,从俯视的角度点明桂林连山带水、多情秀丽的特点……
然而,歌颂桂林山水中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诗还得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名气之大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一个人没有去过桂林,他也必然会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
然而,当你去搜索“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时,你会发现这句话曾被无数首诗词引用,似乎很难找到到底哪一首才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真正的起源。
众说纷纭难见真章唐宋时期,描绘桂林山水风光的山水诗歌已是层出不穷。大量诗词佳作的涌现,标志着桂林山水诗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到了元明清,桂林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般认为,最早的桂林山水诗是被刻于独秀峰摩崖之上、出自南朝诗人颜延之的“未若独秀者,峨峨郭邑间”,但这实际上并未与“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任何联系。
而在往后的历史中,许多诗人曾在诗词中表达出“桂林山水”可“甲天下”之意,例如范成大就曾经写道:“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赋予了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美誉。
这似乎是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归根结底,这些诗词也仅仅是与“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含义上有所相似之处,形式上却相差甚远,并非能够成为这句话真正的出处。
到底谁才是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自清朝到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但却是众说纷纭,难见真章。
刚开始,有人认为这句话应是出自清代诗人吴迈的《桂林山水》(1935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因为这首诗完美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而阳朔又是桂林的一处代表美景,许多人便自然地认为这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
可随着后来的研究,这一说法很快便被推翻。有人发现,早在南宋时期,静江知府李曾伯就在《重修湘南楼记》(1259年)写下了“桂林山川甲天下”的句子:“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
因此学术界一部分人便认定他是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作者。
然而另外一部分人却认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金武祥才是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出自《游遍桂林山岩》)。
虽然李曾伯先写出了“桂林山川甲天下”,但最后是金武祥将“川”一字化为“水”一字,从这一点来说,金武祥才是真正流传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
石刻突现谜题告破对于“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底出自谁手,学者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各种说法充斥学术界,直到1983年,一块石刻的出现才停止了对此的争论。
这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我国一门传承已久的传统艺术——“传拓”。“传拓”,又名“棰拓”、“椎拓”,是指用墨和传拓工具,将刻于器具、石碑、牌匾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捶拓于纸上的技艺。它的出现早于印刷术,一度被人们认作是启示印刷术产生的起源。
传拓技艺对石刻古迹等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巨大的作用。伴随着桂林摩崖石刻不断发掘和开发,桂林传拓技艺也不断地得以推陈出新,在今日桂林石刻的保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桂林石刻传拓技艺四代人的不断接棒,越来越使传拓技术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在第二代传承人杨寅生与第三代传承人胡湘武的共同努力下,桂林石刻得到了有计划的保护,两人也在一次偶然的拓印过程中,成功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全部带到了世人眼前。
1983年,桂林市石刻传拓技艺第二、三代传承人杨寅生和胡湘武在采拓独秀峰摩崖石刻时,清理过程中发现读书岩有一道裂缝,这道裂缝并不是与石壁一体的。
通过这一裂缝他们发现了一帧因长期渗水而形成的石钟乳覆盖层,除去这层约1cm左右的覆盖层后,发现这竟是一块从未有人发现过的石刻。
他们仔细地将石刻内容拓印下来之后,不由得惊呼出声,石刻名叫《王正功桂林大比行宴享礼劝驾诗》,而内容写的则是两首七言诗:
其一:
“百嶂千峰古桂州,乡来人物固难。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义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
三军八覆俱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该诗作者是南宋曾担任过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司的诗人王正功,据推算这首诗的完成时间比李曾伯还要早足足50年——王正功是名副其实的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