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圈地的拼音-圈地的圈拼音
汉字,拼音化,罗马字圈地的拼音-圈地的圈拼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图自王左中右微博(2021-06-23,14:33),这一篇其实就是对赵元任《漪姨》的仿写
国语罗马字运动本身也是为了用罗马字取代汉字,虽然其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指出或者遗留的问题却是值得思考的,因此需要展开讲一讲,这里仍以赵元任的同音文为例。王开扬的研究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1)赵元任的同音文想说明什么问题:赵的本意是想说明文言文采用大量单音素的词,造成可以看懂,却无法听懂,因此文言文是无法交流的文字,需要改革,真正好的文字是既要能听懂,又能看懂。
(2)同音文能否论证前述结论:虽然文言文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历史上却基本没有自然出现过这样同音文,因而赵才需要刻意去杜撰和编造,因此以个案论证的逻辑是不严密的。
(3)赵元任本人对拼音文字是极为推崇的:他和同仁们推行的国语罗马字有三要素,“国语”指的是记录的对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京音),区别于现代汉语的“方言”;“罗马”指的是所采用的字母形式——也就是拉丁字母,区别于民族字母或者斯拉夫字母或者个人自创字母;“字”指的是自身的属——表明它是记录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而不是作为给汉字注音的工具。为了区分同音词,倡导国语罗马字的先驱们提出用“词类连书”(20世纪50年代之后称“分词连写”)来克服同音混淆的毛病。
(4)拼音中文能否被读懂:赵元任自己打过一个比方,电话如果能听懂,那么阅读拼音文字肯定没有问题,因为电话就是听音的,那么拼音又怎么会看不懂呢。至于《施氏食狮史》这样的同音问题之所以会造成理解不了,乃是文言的缘故,因为这篇文章即便写成汉字读给别人听,听者仍是听不懂的,和拼音毫无关系。何况拼音还可以加上音标等辅助符号。
(5)实行汉字拼音化的困难是什么:赵元任认为一个原因是文言还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另一个原因是心理或者民众情绪的影响,推行拼音汉字经常面临民族主义的诘问。
其四就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和切音运动、注音符号不同,拉丁化运动鼓吹取消方块字,全面采用拉丁化字母代替汉字。这主要是受苏联扫盲经验的影响,瞿秋白等人留苏之后认为可以在中国推广,1929 年2月瞿秋白等人制定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并编订了《中国拉丁化字母》,同样为扫盲起到了重要作用。自然,这一方案无论从政治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与国语罗马字的推广势同水火。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提出“文字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但最终没有彻底贯彻。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了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并在1958年2月11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席吴玉章在此会议上作报告称:“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汉语拼音文字。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以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教学普通话,目的在于便利广大人民的学习和使用汉字,以及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并非用来代替汉字。”[12]可以说从小学的拼音,为中国扫盲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汉语的学习和国际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后见之明让我们可以对这些改革略微做一些反思:
(1)汉字是否对表达有影响?
这个问题本身是在被迫打开国门之时提出的,是一个以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心的问题,因为西方科技先进,那么他们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的文字是和他们的科技、文化相适应的。今天随着去西方中心主义和对殖民主义的反思,伴随着人类学和语言学的发展,这个问题早已被学界所扬弃,今天的学者更关心的是不同文化中语言是如何诞生形成的、如何能表述本文化的概念、如何塑造了本文化的特质。
(2)汉字的繁简问题。
今天在网上仍能看到大量的复古主义者,在推崇繁体字,说什么愛变成爱就没有了心,认为简体字失去了汉字的灵魂的精髓。实际上,从古至今汉字的简化就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作家马伯庸《小篆战争》就以秦朝小篆借古讽今。
(3)语言是否和文字脱节。
这和(2)是类似的,大量复古主义者认为白话文不如文言文优雅,殊不知语言是鲜活的,人们会自动选择适合他们的话语流传下去,世界潮流浩浩汤汤。
(4)方言的问题。
这的确是当今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随着普通话的推行,各地方言日渐消弭,文化多样面临重大挑战,甚至很多方言无法用现代汉字书写,只能采用谐音等方式写出。
(5)今天汉字拼音化是否还有必要。
拼音的重要自不用多言,而对于汉字拼音化,个人认为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除了本身从文化角度而言不是很有必要,从技术角度而言,还在于早期电报的编码很借助于注音符号和国语罗马字,计算机诞生之后短期又没有办法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随着汉语输入法越来越方便,这一迫切的需求也显得不那么迫切了起来,我们前面就提到yyds这种网络黑话本质就是技术赋权,这一技术当然就是汉字输入法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指尖的滑动和点击,将个人的话语权扩散在互联网中。当然未来世界形势、社会结构发生巨变,像科幻小说里写的一样,也许还会诞生新的语言和文字(如《三体》系列中幻想未来出现杂糅汉字和字母的表达,和今天的网络黑话已经很接近了),这就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了。
而当我们有了这些历史的知识,再回头看看当今的网络黑话,也就大可不必如临大敌了。yyds这样的词汇面临的问题在汉字拼音化时已经被前人讨论过了,这些文字只能作为网络交流的书面文字,而没有创造新的读法和含义(可能读成英文算一种创新),只能作为互联网上书面交流的符号,除了一些力图跟上潮流的综艺节目,很少能在口语中看到。既然连拼音化都算不上,就只能作为某种密码使用,也就是粉丝文化视角分析的那样。
《脱口秀大会》上的yyds梗
然而粉丝的审美和喜好,是会随时间变化的,十年前的网络梗谁还记得呢,今天那些喊着yyds的人看着火星文依旧一脸懵逼。时间会替我们做出刷选和选择,不断的冲刷之后,那些留下来的才会相对固定下来,其余的都只是当事人的青春,吴星辰吐槽的担忧根本不会发生,因为那些网络黑话根本不会流传下来成为像唐诗宋词一样的经典。本质上,也就变成了不同世代之间话语权的争夺,而老一辈却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视角告诫后辈:你们喜欢的东西离经叛道。这时候,我就总会想起,当我给00后讲起火星文是用繁体字、英文、片假名等排列组合起来的时候,他们张开了大嘴:哇,你们好酷,真有文化。世界还是年轻的时候好啊。
参考文献:
[1] 宗锦莲. 浅析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的建构[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7, 62(6): 15-18.
[2] 陈文鹏. 近十年网络词语发展变化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3] 马若男. 粉丝网络用语的语言学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4] 赵实秋. 粉丝群体网络通用词语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20.
上一篇:武昌火车站到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到汉口火车站怎么坐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