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焚风效应_焚风效应形成的原因
焚风,效应,空气焚风效应_焚风效应形成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焚风效应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焚风效应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焚风效应”是指由于空气再作下沉运动时,因为海拔不断降低空气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对于焚风效应的产生,我们通常需要从空气的连续运动角度来看,而不能认为所有的空气下沉运动都肯定会产生焚风效应。这里可能需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是空气作下沉运动的垂直距离要较长,落差要比较大,从而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升温,一般来说海拔每下降1000米,气温就会升高大约6.5℃。
也就是说海拔落差越大的地区,由于空气下沉垂直距离大,升温效果明显,也就能产生明显的焚风效应,如果海拔落差能够达到4000米以上,则更为明显。反之,如果海拔落差很小,比如只有1000米甚至更低,虽然空气也作了一段下沉运动,但是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焚风效应。其次“焚风”是指又干又热的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很少,因此最好在空气作下沉运动之前里面的水汽含量就很少,然后空气作下沉运动,随着空气温度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干燥,产生“焚风效应”。这种焚风吹在人的身上就像是用热吹风机在吹一样,整个人都像在“烘烤”之中。
由此,我们发现高大山地的背风坡是最容易产生“焚风效应”的区域,由于高大山地的阻挡,空气翻越山顶之后,由于海拔落差巨大,下沉运动距离长。此外,当空气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作上升运动是,由于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迎风坡一侧多降水,而动空气翻越山顶之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已经很少,然后作下沉运动,就能产生强烈的“焚风效应”。有时候在强大高压系统的控制下,空气作强烈的下沉运动,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我国“ 焚风效应 ”分布图
因此,我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高大山地的背风坡,大多都有明显的焚风效应。比如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地区,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安第斯山脉西侧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区处在背风坡,有着强烈的“焚风效应”,从而形成了温带荒漠景观。在北半球同样是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北美洲落基山脉和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地区都有焚风效应。我国的台湾岛上分布着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是我国东部地区海拔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玉山海拔达3952米,台湾山脉西侧的地区处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是“焚风效应”非常明显的地区。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变美大作战##夏季百搭套装#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