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_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祭酒,国子监,建安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_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祭酒”是什么官,主管祭祀还酿酒?都不是!
1/引语:太子与洗马古代的官职名称有些很奇怪,现代人一身不易理解,如果靠望文生义的话,往往会闹笑话。比如前些天,老黄给大家介绍的“洗马”(读音为xiǎn mǎ),就是古代官名,亦称“太子洗马”。
“洗马”作为官职,最初为秦时所设,到汉朝时,“洗马”也写作“先马”。“洗马”也好,“先马”也罢,都是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其职责是太子出行时,充任前导(在前面引路),故名先马(洗马)。
这就是说,最初的“洗马”,就是太子出行时,骑马在前开路的侍卫官,属服务人员。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洗马”一职的职责又慢慢发生了改变,由当初的体力劳动者一变而为脑力劳动者——即由侍从武弁变为掌管公文信札及书籍的文官。比如,唐代的“洗马”就是主掌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的文职官员,职级为从五品下。
2/祭酒本来是干什么的?另外,翻阅古典籍时,还常会碰到另一个让人烧脑的官职——“祭酒”。那么,古代的“祭酒”是个什么官呢?
其实,“祭酒”最初并非官职,而是一种荣誉。“祭酒”一词在古代典籍中出现得较早,据《仪礼·乡射礼》载:
“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
这里的“祭酒”,是指在举办重大宴会时,推荐宾客中年长位尊者一人举酒祭神,主祭的长者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开席者,是为“祭酒”。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祭酒”成为官职名称,是汉魏以后的事了,由于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祭酒”也分多种。
比如,汉代的博士祭酒。古代的博士不是学位,而是官名,职责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汉代的博士祭酒为学官名,西汉称仆射,东汉时才改为博士祭酒。《汉书》明确表明,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即首席博士。
再如“师友祭酒”。“师友祭酒”系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太子师友、谏议大夫、六经学官,均非一人,而各设祭酒一人,为首席,主管之意。
另外,曹魏时亦曾设大学博士祭酒,以十九名博士中才智威重者充任。由此可见,所谓“祭酒”,就是同类人才(官职)中位居首席的最优秀者,这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首席执行官”。
3/曹操手下的两大祭酒魏蜀吴三国的老大中,曹操在招揽人才上是最不遗余力的,所以,一大帮文人佳士,都聚拢到曹氏父子身边,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建安文人集团”。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这就是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亦即建安风骨。
曹操不仅仅是笼络文人,还为特殊人才大开绿灯,比如,他的手下就曾有两位著名的祭酒,一为邴原,一为郭嘉。
曹操为司空时,曾设置东阁祭酒与西阁祭酒,都是司空府上的属官,汉末名士邴原就曾任曹操的第一任东阁祭酒。说起这个邴原,其名气在普通读者心中并没有郭嘉大,但是,在三国时期,却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俊杰。
邴原是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家贫早孤,热爱学习。他家隔壁有学堂,邴原经过学堂旁就哭泣。
老师问他说:“小孩子悲伤什么?”
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怀。那些学习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羡慕他们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
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说:“想读书,可以啊!”
邴原回答说:“没有学费。”
老师说:“孩子如果有读书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学费。”
于是邴原就入了学。一个冬天的时间,便将《孝经》与《论语》背诵下来。
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於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其后,邴原终成一代名士,受到北海相孔融举荐。所以,曹操为司空时,选任邴原为东阁祭酒。
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曹操评价说:“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曹操麾下另一个著名的“祭酒”就是郭嘉,与邴原不同,郭嘉的职位是“军师祭酒”,意为首席军师。
郭嘉,字奉孝,出身颍川郭氏,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所以,郭嘉一出现,就让曹操眼睛一亮,喜上心头,即招为“军师祭酒”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师祭酒(《三国志·郭嘉传》)。
郭嘉投奔曹操后,果然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比如,曹操讨张绣新败,遭到袁绍写信羞辱。曹操虽然想给予回击,但又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实力,此时,郭嘉站了出来,向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为了增强曹操的必胜信心,郭嘉陵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上一篇:湃怎么组词(徘怎么组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