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国崛起之全球霸主)-大国崛起之全球霸主顶点小说
英国,后浪,前浪(大国崛起之全球霸主)-大国崛起之全球霸主顶点小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日俄比较:日本利用甲午战争巨额赔款快速发展纺织工业和军事工业,其中1904年财政收入达到3.27亿日元,而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8万吨和6万吨,铁路增加到7539公里,轮船增加到1088艘。同期俄国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生铁产量为1.1万吨,仅占世界的5.5%,且冶金、采矿、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中外国公司占股达74%,1903年俄国新建铁路仅453里。从经济上已经完全处于劣势。
日本明治天皇
图片来源:pixabay
博弈过程:日本先后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经过两次战役,日本控制了朝鲜和中国东北,跻身于世界列强之列。
博弈结果: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世界大国。
20世纪初 前浪英国 VS 后浪美国博弈方式:弯道超车,超车成功
博弈背景:英国由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辉煌,加上殖民地广阔,优势明显,不愿意出钱更新设备和技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成为主角,其中美国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等均取得了重大进步。
双方比较: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工业总产量在世界上的比重,由32%下降为14%。19世纪90年代被美国超越,20世纪初被德国超越,降为世界第三。1913年,英国的钢产量为778万吨,少于美国的1/3和德国的1/2。由于美、德的竞争,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871年的22%下降为1913年的15%,农业原料和食品也越来越仰赖于从国外输入。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图片来源:pixabay
博弈过程:科技革命使美国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科技创新的转变,美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等的广泛使用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博弈结果: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20世纪初 前浪英国 VS 后浪德国博弈方式:直道超车,超车失败
博弈背景:英德、法德和俄奥三对矛盾不可调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双方比较:1913年,在世界机器总产量占比中,美国一家独大占比51.8%,德国占比21.3%,英国占比仅12.2%,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英国所需电气设备、化学产品、光学玻璃和实验仪器等均从德国进口,只有造船业与铁路业还处于世界最强水平。其中,1913年英国铁路总里程20.8万公里,德国仅有6.8万公里。1913年英国造船比重占全球的62%,商船总吨位超过2000万吨,是德国的四倍。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片来源:pixabay
博弈过程:1914-1918年,同盟国阵营与协约国阵营开展战争,主战场在欧洲,共有6500万人参展,3000多万人伤亡,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博弈结果:1918年,德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受到协约国的严厉制裁和打压。损失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承担巨额赔款。美国未被卷入主战场,凭借海外贸易实力大增。
20世纪中期 前浪前苏联、法国、英国 VS 后浪德国博弈方式:直道超车,超车失败
超车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
双方比较:1929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这就是著名的大萧条。193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执政,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年均增长率达到20%,失业率从30%降到0%,一跃成为顶级经济强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国的军火产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的总和,钢铁、焦炭等各种工业品产量世界名列前茅,工业实力仅次于巨无霸美国。1938年,德国GDP为3514亿国际元,苏联、美国和英国分别为3591、8003、5687亿国际元;德国钢铁产量187.7百万吨,苏联、美国和英国分别为93.6、511.7、99.2百万吨;德国煤炭产量3455百万吨,苏联、美国和英国分别为903、3758、1464百万吨;德国石油产量46.2百万吨,苏联、美国和英国分别为172.1、1466、93.5百万吨;德国电力为4140亿千瓦时,苏联、美国和英国分别为2820、16780、3150亿千瓦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
图片来源:pixabay
博弈过程:二战一触即发,德国采用闪击战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在苏联受阻。1941年,美国参战,形势逆转。1945年德国战败,二战结束。
博弈结果:苏美柏林会师,德国战败,希特勒。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拉开帷幕。
20世纪中期 前浪美国 VS 后浪日本博弈方式:直道超车,超车失败
博弈背景:日俄战争后,日美矛盾日益增强,冲突在所难免。在美国经济制裁之下,日本能源匮乏,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
双方比较:虽然二战前日本已经跃居亚洲第一强国,但与美国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按照世界经济史研究档案,1938年,美国的GDP是8003亿国际元,是日本(1694亿国际元)的5倍;钢铁产量511.7百万吨,是日本(48百万吨)的10.6倍;煤炭产量3758百万吨,是日本(411百万吨)的9.1倍;石油产量1466百万吨,是日本(20.4百万吨)的71.9倍。另外,二战中美国展现了极其强大的动员能力,珍珠港事件后四年间,美国生产了三十多万架次战机,131艘航母,钢铁产量等于苏德英法日五国总和的1.5倍,石油产量占全球60%。
亚利桑那纪念馆就建在珍珠港海战中被击沉的亚利桑那船体上
图片来源:pixabay
博弈过程: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启动,以1945年日本投降为终结,历时三年零八个月。
博弈结果:日本战败,失去1894年以来侵占的全部土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940s-1980s 前浪美国 VS 后浪前苏联超车方式:弯道超车,超车失败
博弈背景: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开展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双方比较:1980年苏联经济实力约达到了美国的三分之二,其中GDP7054亿美元,是美国(10528亿美元)的67%,钢产业14800万吨,是美国(10380万吨)的143%,发电量2950亿度是美国(24750亿度)的52%,石油产量60300万吨是美国(43000万吨)的140%,天然气产量4060亿立方米是美国(6000亿立方米)的 67.7%,商品煤产量65300万吨是美国(78400万吨)的83.3%。
柏林墙遗迹:美苏冷战的标志
图片来源:pixabay
博弈过程:美苏冷战。1947年至1991年间,以美国为主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主的华约组织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前后历时44年,对抗方式包括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
博弈结果: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上一篇:墨梅图题诗-墨梅图题诗古诗原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