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 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
译为,勾践,的人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 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耶,抑未耶?《梅花岭记》
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六、表设问:
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
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
七、表陈述语气
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
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
②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勾践灭吴》(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
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八、被动句
1、见……于……:(可译为“被”。)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
2、为……所……:(可译为“被”。)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③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
九、宾语前置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可译为“只”。)
①唯命是从。
2……何……之有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夫晋何厌之有?《左传》(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十、假设
1.诚……则……:(可译为“如果……那么(就)……”。)
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
①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活着的人的莫大羞辱啊!)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4.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5.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十一、转折
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十二、其他
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
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