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神墓之古碑)-神墓之古碑内容简介
汝州,进士,孺人(神墓之古碑)-神墓之古碑内容简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神墓之古碑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神墓之古碑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创: 刘占江
汝州张维新(1545-1609?),字宪周,汝州东大街人。明朝官员。张维新自小受家父影响受到良好教育,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次年进入太学学习中举(此句不知出处,中举二字重复)。1574年二月,参加会试,考中贡士,告病归家奉送双亲。1577年参加殿试,点中进士,历任冠县县令,兵、礼二科给事中,湖广参议、山东副使、天津副使,两任潼关道,三任布政使。
张维新祖上于大金之变时避祸江南,明初由金陵迁居汝州,世居汝州城东关。其父张从易,庠生(秀才),乐善好施,饥荒年常煮粥救济乡邻,出钱埋葬无主尸骨。1586年丙戌十月初九(1586年11月19日),维新母亲丁氏去世,1587年九月回乡在汝南望云山(今穆堂西凤凰岭、蟒河西)结庐守墓在家,并在张进士坟为其母立受封圣旨碑。1591年辛卯六月廿六日(1591年8月14日),维新46岁时,父亲张从易去世,又回乡结庐守墓。
张家墓园原址
在万历丁酉 (1597年),与杜名府偕游三山元群祠,共集资在三山寨女娲庙旁创建有广嗣楼。1602年,任潼關兵備道陝西參政,又为父亲立碑。在他的父母先后去世时,他都请假回乡守孝三年,在父母坟旁搭棚(筑望云楼)居住,故被汝州乡邻称为孝的典范。
他不阿权贵,敢于对社会弊端条陈上疏,对皇帝直述已见。曾大胆揭发考场中的舞弊现象,又谏议停止宫内太监们无谓的“内操”,对廓清考场、严饬宫禁起到一定作用。他还荐用正直无私的邹元标、孟一脉等人为提意见的“言官”,使一些宵小咋舌,佞人敛足,促进了朝政的改革。
康熙年间《汝州全志》(卷五上)对张维新的记载
他在《请改折漕粮疏》(图片后附)中,痛陈漕粮运送中“部解”、“歇斗”、“放揭”等弊,以致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三府及汝州大户败家荡产,准备逃往外乡,给国计民生带来很大灾难。据此提出“改纳折色 ”(把应纳的粮不往北京运,而折
《万历汝州志》卷一·山川:对“望云山”“望云楼”的记载
成银子就地交纳,把银子运往北京再买粮)和“互相代纳”两种方法,既利国又利民。其建议有理有利,得到朝廷采纳。万历九年(1581),大学士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改纳折色”即核心内容。 张维新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著《华岳全集》十三卷、《汝州志》四卷,乾隆志称其“简而能赅,为一时文献之冠”。
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对张进士之父张从易的记载
张家墓园内凤凰岭上酷似凤凰头的地形
因其任给事中时上疏《请改折漕粮疏》,百姓念其恩德,在汝州东关附近为其建有生祠(位于今色织布厂),时时祭拜。在其任给事中时,在汝州建有给事坊,在其任陕西布政使时,在汝州东大街建有布政坊,当地人称红石坊,直到1958年修建道路时被拆除。
《万历汝州志》卷四下·文艺:《汝乡先达宪副张公生祠记》
张维新最后大约于1609年在家中病逝,葬在汝州。据传当时三灵岀殡,依椐张的孝道其后应该葬在父母身边,即今汝南凤凰岭凤凰嗉(凸起)处。另有传说是张维新后三灵岀殡皆为假灵,真灵根本未抬岀汝州城外,就在岀殡前一天夜里埋在了自家的后花园内。二十年前穆堂村一穆姓人为本村人打墓时发现了一块张从易之妻丁氏墓志铭,墓志铭在我家还保存数年。张从易及之妻丁氏合葬墓在八十年代曾被盗窃一空,只留下了一座有一间房子大小的空墓和一块丁氏墓志铭。但至今从无发现张进士真正埋葬地的任何证据,如张维新墓志铭等,张维新真正埋葬何处,就成了汝州的一大历史之瞇。
史料上记载的“望云山”
张维新之父张从易墓志铭:“墓在望云山之阳”
张维新为永久纪念其父母,根据南宋历任国子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杨万里 的《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故把父母坟地凤凰岭处建座“望云楼”,把“望云楼”所建之处的父母坟地凤凰岭改为“望云山”,故把“结庐守墓”的(庐)楼名叫作“望云楼”,其面朝酷似笔架形的三山。
张家墓园面对酷似笔架的三山
据《钦定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四·汝州:“望云山,在州东南十八里,自伏牛山蜿蜒而来,与三山相对。” 又据《万历汝州志》卷一·山川记载:“望云山,州东南十八里一岭自伏牛山数百里蜿蜓止,面对三山,山下有乡贤封君张从易墓,其子给事中新甞庐焉,建望云楼,里人故名。”说明张维新在其母丁氏及其父张从易埋葬在凤凰岭后再筑庐(即:望云楼)守孝三年,“望云楼”建成后才把凤凰岭改为望云山,而东南正好如志书上记载的“面对三山”。今当地人确依然把此山名凤凰岭,而无人知道是望云山,只有史书上有记载罢了。
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对张进士的记载
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的地理形势变化,但从今天再看张维新父母埋葬之地确还是一块值得称奇的风水宝地——卧凤之地。它自伏牛山向东经过数百里蜿蜓而下结穴于此,穴山正好形成酷似卧着的凤凰地形,凤凰头伸入蟒河吸水,凤凰尾巴和头正好形成一个弓形,凤凰脖子处有一个凸起的小土丘,很像凤凰脖子处的嗉,张维新父母就埋葬在这个凤凰脖子嗉上,又正好如史志所载面朝酷似笔架状的三山上。
汝州志上对张进士之父张从易的介绍
张从易墓址
本人于2018年冬季,专程来到张维新父母坟(此因末确认张维新埋葬于此的实物证据,故准确地讲这里还不能称谓“张进士坟”)所在地史庄村,走访了98岁的史姓老人。据了解:原张维新父母坟规模面积数亩,其周围土地张家当时指定让穆堂村村民穆姓耕种,并负责看管坟墓及所需祭日用餐、所需供品等。当时墓园规模甚比(堪比)郏县三苏坟,墓区石像生(石马、石羊、石猴、石鸡、石人)、石五供、石桌、石望天吼等俱全,尤其是石人还穿着朝服,戴着官帽均形象逼真。
明勅封文林郎山东东昌府冠县知县凤山张公墓志铭
于1993年左右,在蟒川河西岸望云山穆堂村人打墓时岀土的“勅封孺人张母丁氏墓志铭”,当时碑盖与主碑中间是用人工打制的铁箍密封,把铁箍拆掉后才分别拉岀墓坑用架孑车拉走,被两个打墓人均分。后主碑被作者收藏,五、六年后又被汝州说是张姓后人用三轮车拉走,原墓志铭岀土位置现已为图中看到的坟头。
明勅封太孺人张母丁氏墓志铭
明勅封太孺人张母丁氏墓志铭盖
墓甬道两侧有数行大柏树及历代石碑,加上墓前石碑大约有数十通之多,堪称“碑林”。在张维新父母坟周围有100多个坟头,包括有不少官员、佣人等墓,故此墓园疑为家祖墓地。当地传言“张进士坟早已挖掉,墓穴均比一间房子那么大。”“张进士母亲用的是红油漆棺材,墓有六、七层大砖砌券而成,砖券上面还有一层二尺多厚的白石灰裹着···········(见下图)”。值得说明的是,目前己知道张维新其母丁氏,包括其父从易(后附有“明勅封文林郎凤山张公墓志铭”)墓的具体准确位置,以及1993年左右穆堂人打墓时岀土的张母丁氏墓志铭(上图),至于张维新进士真身真正埋葬在哪里,只有“早已多次被盗掘”的当地传说,但确无发现有任何相关证据。
上一篇:倾斜的近义词 政策倾斜的近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