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脚兽)-四脚兽是什么意思
孩子,宝宝,能力(四脚兽)-四脚兽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四脚兽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四脚兽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区的李奶奶年初的时候过来帮儿子带孙子、照顾儿子一家生活。但是,眼看着孙子就要满一周岁了,却丝毫没有会走路的迹象。
眼看着比他小一个月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迈步了,李奶奶越来越焦急,心里直怨媳妇太懒,从来不教。这不,前几天去楼下的小广场玩,又远远地看到李奶奶在教孙子“学走路”了。
“像奶奶一样,小脚脚往前迈。”李奶奶猫着腰,用手架着孙子的胳肢窝,来来回回地走,试图让孙子跟上自己的节奏。
也许是走累了,小宝贝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咿咿呀呀地不肯再走,一直要奶奶抱。
我过去劝导:宝宝还小呢,还没准备好走路呢。
李奶奶却愁着脸说:你以为我乐意呀,我这老腰都要断了。孩子妈妈也不教,不教怎么学得会呢?
牵着学走路,白忙活一场其实,牵着宝宝学走路,且不说大人会很累,对宝宝来说,更像是“帮倒忙”。
一般孩子在11个月左右的时候,能独立站稳,开始积累走路的经验,并迈出蹒跚的步伐;大约在孩子1岁左右,大部分的孩子开始能单独走上几步。
但是这也不是完全绝对的,个体之间会有差异,不能一刀切。
比如,我们家儿子豆豆小朋友14个月才会走路,但是如今的大运动水平、身体协调能力,丝毫不比同龄的孩子差;
我有位表弟18个月才走的路,小时候瘦瘦弱弱的,如今照样180cm的身高,比同龄人都高上一截。
走路这件事,急也急不得。除了有身体上的缺陷、或是患病除外,谁成年了还不会走路呢?就像瓜熟蒂落那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个孩子都会遵循自己的成长节奏,在耳濡目染与实践中,慢慢地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本领。
而爸爸妈妈拔苗助长,反而会给孩子的学步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1、容易形成错误的走路姿势
爸爸妈妈在牵着宝宝走路的时候,因为身高的原因,容易不自觉地往上提拉。宝宝受到向上的拉力影响,容易养成垫脚走路的习惯,不仅姿势难看,而且还会影响足弓的发育。
2、影响孩子平衡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平衡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牵着宝宝走路,虽然表面看起来走得稳稳当当,但由于受到外力影响,宝宝的平衡全靠大人的力量在支撑,这样的练习,不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感,让孩子失去了联系保持平衡的机会。
平衡能力欠缺,等到学会走路以后,就容易摔跤。
3、容易让孩子受伤
宝宝的肘关节娇嫩,倘若大人没有掌握好力道,特别是在宝宝摔倒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用力过猛而致使孩子脱臼或骨折。
抓好三点,帮助孩子迈出第一步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走路”的能力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种新技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身体运动能力、儿童的目标和环境对技能的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宝宝想要学会走路,身体的运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外在的驱动力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步环境。
学步期的宝宝,容易磕磕碰碰,也很容易触碰到一些危险的物品。
因此,孩子有可能会碰到的危险物品,比如热水瓶、刀具、药品等,要尽量放在高处,最好可以直接锁起来。
卫生间、厨房等区域,要锁起来。
家具要加固在墙壁上,防止孩子在攀爬之中发生倾倒的危险;
一些细小物品,要收纳起来,防止孩子误食;
矮抽屉可以锁起来,防止孩子自行打开;一些边边角角,可以用防撞条包起来,就算磕碰了也不会疼。
哪怕地方再小,也尽量给孩子一片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
其次,多给孩子练习走路、积累经验的机会。
在孩子掌握走路能力之前,爬行是最好的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大运动能力的方式。
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还会慢慢地试图扶着东西站起来,然后开始借助墙壁、栏杆、沙发等小心翼翼地移动,再到孩子移动能力越来越强、活动能力越来越自如,自然而然地开始尝试脱离物品迈步。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爬楼梯,孩子会觉得非常新奇,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学步期的孩子们,对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大有帮助。
爸爸妈妈们不妨多放手给孩子探索与锻炼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孩子磕伤碰伤而限制孩子的活动。
最后,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不对孩子的行为作为过激反应。
当孩子身体能力都已经达到会走路的水平以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勇气独立迈出第一步。
当孩子不小心摔倒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过度的反应会让孩子的情绪受到传染。
当孩子在尝试迈步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能过于紧张,让孩子误以为走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成长路上,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做好必要的保护,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静待“四脚兽”直立行走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推却的近义词 退却的近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