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及拼音)
议论,左传,春秋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及拼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542年,春秋时郑国大夫然明向国卿(相当于宰相)子产建议,毁掉百姓聚集议论政事的乡校。子产未采纳,反而把乡校作为获取百姓议论政事信息的场所,且依据来自乡校的信息调整政策,疏通执政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赢得了民众的拥护,从而使政令畅通。
子产画像(网络图片)
《子产不毁乡校》出处——《左传》
《子产不毁乡校》是一篇影响古今的短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曾写过《子产不毁乡校颂》的读书随笔。
这篇短文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记述时段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两晋时期名臣贺循善作文章,他评价《左传》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网络配图
子产何许人也——郑国“宰相”
子产(?-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国都今河南新郑)人,是郑穆公的孙子。他任郑国国卿后,实行田制、军赋、法律等一系列的改革。
他善于纳谏听议、因才任使。采用“宽严相济”的治国方略,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强调法治,严刑峻法。
在他的治理下,郑国得以富强稳定。郑国百姓很敬仰他,《史记·郑世家》载:“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为何有“毁乡校”之议——流言太多
乡校是春秋时乡村中的公共场所,人们闲暇时到那儿聚会、学习、玩乐。当时为什么有人提出要“毁乡校”?
子产执政的年代,正是“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他所在的郑国,夹在两大强国晋国和楚国之间,战争频仍。郑国外受大国威胁,内有大族干政。
子产当政后,推行了三大改革。
一是田制改革——“作封洫”。封,田界;洫,水沟。“作封洫”就是划定田界,疏通沟渠,清查土地。对多占的土地没收,对土地不足的增补。
二是军事改革——“作丘赋”。以丘(一丘合十六井,一井合九百亩)作为征收军赋的单位。这样扩大了兵源,增加了军赋,壮大了军事力量。
三是法律改革——“铸刑鼎”。子产把制定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器具(鼎)上,公布于众,不管贵族、平民都得遵守。
改革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了少数上层贵族的强烈抵制;改革开始时,一些平民百姓也不理解。于是他们就在乡校品头论足,流言蜚语不绝于耳。在这种背景下,郑国大夫然明就向子产建议“毁乡校”,让人们没有聚集议论的地方。
网络配图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堵不如疏
乡校成了说三道四、论长道短的地方,子产为什么不听大夫然明的建议,毁掉乡校呢?
这个问题,子产回答得很好。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人们早晚没事的时候,到那里玩玩、聚聚,议论国家的政事,有什么不好呢?他们不过是议论议论。他们称赞的事情,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所厌恶的,我们就改掉它。这是我们的老师呀,为什么要毁掉呢?我只听说过用忠和善能减少人们的怨恨,没听说过作威作恶能消除人们的怨恨。凭借权势禁止人们议论,就像防止河水泛滥一样,到头来大水一旦冲垮了堤坝,伤人就会更多,就没法挽救。还不如开个小口子,让水慢慢地流走。所以,不如平日里听听他们的议论,并把它当成苦口的良药。”
子产把不毁乡校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对子产大加赞赏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国语·周语》中记录过召公之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子产的认识与这位召公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明朝人余继登在《典故纪闻》中说:“治国之道,必先通言路。言犹水也,欲其长流,水塞则众流障遏,言塞则上下壅蔽。”真可谓“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子产在春秋时就懂得这个道理。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广开言路
现在我们重温《子产不毁乡校》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启示?
“乡校”是广开言路的象征,它用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从善如流、集思广益;不要堵塞言路、闭目塞听、拒谏饰非、故步自封。要真正意识到压制舆论会使民怨沸腾,广开言路才会官民融通。
附:子产不毁乡校
(宋)韩愈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杨立武 王涛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