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仙镇大捷 明末朱仙镇大捷
铜像,岳飞,楹联朱仙镇大捷 明末朱仙镇大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朱仙镇大捷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仙镇大捷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仙镇闻名宇内,这和民族英雄岳飞紧密相关。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取得朱仙镇大捷。朱仙镇与宋朝故都汴梁的距离只有二十公里,岳飞收复河山的宏图即将化为现实。岂料此时,朝廷奸臣当道,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飞班师,岳飞叹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挥泪班师朱仙镇。朱仙镇成为他一生辉煌的顶点、也是伤心之地。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不久,即身陷囹圄,翌年除夕之夜,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铸成千古奇冤。
公道自在人心。岳元帅后,宋孝宗即为之平反昭雪,后追封鄂王,各地分别建岳王庙祭祀。现今吾国最著名的有三座岳王庙,各在汤阴、杭州,和朱仙镇,并称全国三大岳庙。汤阴、杭州分别是岳王出生和逝世的地方。朱仙镇岳王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则让后世万民想起岳王戎马倥偬、横戈征伐中原的英勇史迹,天地间正气满溢。朱仙镇岳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王庙山门为面阔三间的大殿式样,分心槽柱式,红柱楹梁,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两旁八字砖墙,墙壁雕龙,墙顶覆黑色筒瓦。门前一对大石狮,威猛雄壮。
外檐下横匾悬挂庙名:精忠岳庙。中间置板门,上书:尽忠报国。抱柱上题着两幅挽联。分别是:炳史册精忠资社稷;收河山报国筑长城。尽忠报国赤胆侠肝昭日月神威永铸民族魂;忠孝双全高歌壮志满江红浩然正气满乾坤。
门枕石上蹲立一对小石狮。
正脊脊心为琉璃烧制的狮子驮宝瓶,用四根铁链挟持。
垂脊端套龙头,戗脊上置仙人骑凤等五只走兽。
岳庙全图绘制在山墙内,坐北朝南,主轴上分别为山门、拜殿、大殿、寝殿,两侧列配殿。东路附加二进跨院。
后檐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横匾是“浩气长存”。
进入山门,庙内草木茂盛,生机勃发。中心甬道直通拜殿,东西向小路指向厢房。十字路口,为“五奸跪忠”铸像,现代修复。
五奸跪像前,专门配置一根钢鞭。“手执钢鞭将你打”的戏文随时上演。岳王离世已九百年,江山易改,可百姓对他的崇敬从未稍减。正邪自古同冰炭,忠奸岂容狡辩。杀害他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罗汝楫五奸,自然成为万民之寇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爱恨情仇,与日月星辰一样,古今相通。
叹白铁何辜,铸此佞贼!竟惹得,万民瞠目,目眦尽裂。恨不得,倾洪荒之力,将尔击烂。
西厢房面阔五间,前有廊檐。檐柱对联写道:浮云蔽日还我河山云一梦,铁骑悲风尽忠功过问千秋。横批:乃文乃武。岳王确实吾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他留下的诗词,写就的条幅,流传至今,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气概。
东厢房建筑形制和西厢房同,楹联写道:千古奇冤热血挥洒遍寰宇,百世流芳精忠彪炳启后贤。横批为:忠烈千秋。
厢房内展出岳王的生平史迹、毕生功业。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户晓,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赤心报国,而后已。岳母因此也被公认为中华历史上三大慈母之一。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是从他的本部湖北安陆开始,在郾城大败金兵,直捣朱仙镇,兵锋所向,就是汴梁。惜乎,天不遂人愿。英雄折戟,败于自己的朝廷。
岳王留下最著名的墨宝就是横幅“还我河山”,以及书于南阳武侯祠的前后出师表。笔力千钧,如刀削斧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英雄的气概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厢房屋顶为五架梁,外饰彩绘。
一进院中,尚有一铸铁钟,名青云钟,重造于清乾隆四十八年三月。钟高1.5米,重千余斤。这钟出土于1989年,放置于岳王庙内,与忠魂相伴。
钟体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上饰五行八卦及暗八仙等吉祥图案。
底部分八瓣,刻暗八仙法器。
张果老的鱼鼓。
钟肋间刻字。
字迹清晰可辨:大清国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南四十五里朱仙镇……。
梅花,铜钱,刻画细致入微。
钟顶为蒲牢,龙生九子之一。
拜殿为面阔三间、单檐歇山的敞厅,中间置一供桌。楹联写道: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驱驰报国心。
拜殿内部,花石铺地,上置供案。
两位邑人正在殿内打熬筋骨,以武会友。朱仙镇至今仍然保存着尚武的传统。
拜殿之后,是广大的二进院,两厢列着高大的石碑,用砖墙瓦顶围护。
西厢古碑全景。
石碑是不同年代关于岳王庙的讯息记载,后人从中可辨识逝去的时间里发生的痕迹,因此及其珍贵。
功德碑,为捐资修建岳王庙者而立。碑座赑屃的头缩进体内,尚属罕见。
此碑最为珍贵,上面刻着岳王手书诗作《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紫岩是抗金名将张浚的别号。岳王和张浚惺惺相惜,在张浚北伐之际,写下这首雄伟激烈的五律诗壮行。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明人桑悦评论此诗:“词意雄伟激烈,可轰震千古。”岳王文武兼修,可见一斑。
这是刻于大明正德十五年(1521)的朱仙镇岳鄂武穆王庙古碑。朱仙镇是岳王戎马生涯的顶点,“王之功于是为极,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
院中还有岳王最为人所知的《满江红》词古碑,只是碑面已模糊难识。其中尚有几块小碑,只是简洁的碑身,细读文字,研摹楷书也别有意义。
二进院内,正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殿前香烟缭绕,松柏长青。
大殿门楣设置巨大横匾,上书篆字:忠昭日月。岳王含冤去世之前,口中吐出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明间抱柱楹联写道:志报国家功垂竹帛,才兼文武气壮山河。
殿内回荡着壮志未酬的英雄之气,岳元帅衣不解甲,端坐大帐之中,挑灯夜读。他双目圆睁,眼含江河破碎之悲;同胞受苦河山待复,是他不能忍受之重。
岳王塑像两旁楹联:一笑十牌凭浩气,常思三字仰精忠。是后人览史至此的感慨。岳王不常有,而奸佞常在。中堂塑像之上,是岳王手书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饱含血泪,若无切肤的亡国之痛,断然写不出。
妙相庄严,器宇轩昂,实是难得的精品。
殿内岳王两旁由八大锤护卫。分别是金锤将严成方、银锤将岳云、铜锤将狄雷、铁锤将何元庆。
中跨为七架梁,前后单步梁,用四柱。
覆盆柱础,显然是旧物。
转角科为单翘双下昂七铺作。阑额和平板枋皆出头,成霸王拳。
山面为实墙,墙上悬挂各式现代消防用品,有些夸张,却又是必须做法。
大殿北面明间辟四扇隔扇门,两旁楹联写道:皱眉长恨风波恶,仰首高歌满江红。门楣横匾:壮志凌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