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骨是谁 诗骨是谁写的
居士,先生,杜甫诗骨是谁 诗骨是谁写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1、诗鬼: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2、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690~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3、诗虎:罗邺(825—?) 字不详,唐朝诗人,有“诗虎”之称。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在咸通、乾符年间(860—879),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江东三罗”。其诗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惟觉到秋忙”之句,颇受宋人称许。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罗邺在唐咸通中,屡下第,有《下第》句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
14、诗瓢:唐求,一作唐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15、诗神: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写有9000多首诗,被后人尊称为诗神。另一说"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
16. “五言长城”:刘长卿 (726~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7. “杜紫薇”:杜牧 (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8. “温八叉”:温庭筠 (812~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19. “郑鹧鸪”:郑谷 (851~910年),字守愚,唐代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20. “崔鸳鸯”:崔珏 (音jué),字梦之,唐代诗人。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作。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21.诗癖——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22. 诗隐――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又称之为孟山人。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其未曾入仕,后隐居鹿门山,被称为“诗隐”。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23. 诗僧——张志和(743~774),字子同,道号玄贞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自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唐肃宗年间,张志和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24. 诗肠——张籍(约767~约830),唐代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苏州),幼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乌江。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诗文为韩、白二人所推重。韩愈称道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白居易更赞誉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这位诗人成绩卓著,然而遭遇却很不幸,可谓贫病交迫,坎坷一世。
25. 诗囊——齐己(861~937),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是晚唐与贯休齐名的诗僧。家贫,少孤,好作小诗,出语惊人。七岁捐俗于湖南宁乡大伪山寺。勤于著述,《全唐诗》录其诗作 800余首,此外,还有《诗论专著众风骚旨格》传世。齐己的诗作不仅篇什繁富,而且艺术价值也令人瞩目。齐己善用朴实无华、洁净无尘的语言来绘景状物,遣意抒情,形成独特的清美诗风。
25. 诗窖——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史传均称他是天水人,今据墓志以为应作唐秦州长道县人。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在文学上先以诗名,时人号为“诗窖(jiào)”,在五代已负盛名,至今转述引用甚多,但考察史料,最早记载“诗窖”之称,则见于两宋之际曾慥编撰《类说》卷二十六。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仁裕传》:“生平作诗满万首,蜀人呼曰诗窖子。”亦省称“诗窖”。清陆凤藻《小知录·文学·诗世界》:“诗窖,王仁裕也。”
26. 诗魂——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区人。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事监直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善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欧阳修自称不如,并尊之为“诗圣”。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著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集》等,皆刊行问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