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公元前578年_公元前578年是什么年
晋国,楚国,诸侯公元前578年_公元前578年是什么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公元前578年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公元前578年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中期,晋、楚、秦三国影响着整个中原局势,齐国虽为大国,但后嗣之君目光狭隘,将精力耗费在了侵凌鲁、卫小国领土以自扩疆域之上,但齐国却是“三强”角逐所争取的中坚力量,而秦、楚又被中原各诸侯称之为“异族”,故晋、齐间互伐,无异于自毁长城。
晋楚邲之战(前597年)后,晋国声威一落千丈,一时失去了对中原诸侯之控制力,而楚国乘邲战余温,西联秦国,东北联齐国,东与吴越结盟,北控中原陈、蔡,联结鲁、卫,中原形势岌岌可危,在“大厦”将倾之际,晋景公脱颖而出,在士会、郤克、栾书、韩厥等贤才辅佐下,制定了晋国图霸三步走之方略:
第一步,迅速并灭赤狄,驱逐白狄,肃清肘腋侧背之內患。因以向东扩张疆土至于黄河北岸,改善对于中原之战略形势,以期与楚国之向东扩张保持平衡之状态。
第二步,扩张军力(晋军在晋文公城濮之战时为三个军,战后曾扩为六个军,晋襄公时缩编为五个军,现又恢复为六个军),以实力控制诸侯,并扶助亲近者以为我助。
第三步,争取齐国以谋打击齐楚之联系;争取吴国以谋打击吴楚之联系;离间秦楚,以谋孤立楚国而乘间击破之。
第一步并灭赤狄,驱逐白狄于前594年、前593年完成;第二步扩军于前588年十二月完成;第三步争取齐国于前589年晋齐鞌之战至前583年鲁国于鞌战中所得汶阳之田复归于齐而完成;第三步联吴制楚始于前584年晋景公使巫臣赴吴教吴人以车战步战之法而开始实施。
晋景公首先对中原之诸侯小国采取的是“强力控制”、“柔服伐贰”之法。因邲之战郑国服楚,晋景公于前586年会鲁、齐、宋、卫、郑、曹、邾、杞八国诸侯,盟于虫牢,郑国在盟会上表示服从晋国;因郑叛楚亲晋,前585年,楚国令尹子重攻打郑国,晋中军帅栾书率六军救郑,在绕角与楚军相遇,结果“晋军擂鼓,楚军夜遁”,此战史称“绕角之役”;前584年秋,楚令尹子重再率师伐郑,晋会齐、鲁、宋、卫、曹、莒、邾、杞诸国之军救郑,郑军已先击败楚军于汜,楚军退,八月,晋景公遂与诸侯盟于马陵,史称“马陵之盟”,马陵之盟标志着在这场新一轮的晋楚争霸中,晋国取得了优势;前583年,晋景公为结好齐国,派韩穿出使鲁国,让鲁归还齐国在鞌战(前589年)后所割汶阳之田,晋景公之“削鲁益齐”之策,乃“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通盘周祥所举,为“强力控制”之具体事例。面对中原小国的“骑墙”态度,晋景公于前582年春召集鲁、齐、宋、卫、郑、曹、邾、杞诸侯会盟于蒲(史称“蒲之盟”),因郑成公与楚公子成曾在邓会见(史称“邓之会”),被囚晋之铜鞮宫,蒲之会一是重温马陵之盟,二是晋景公打算和吴国会见,以达联吴制楚之目的,但吴国因故未到;前581年秋,鲁成公到晋国,晋怀疑鲁暗中勾结楚国,便强留下他,让他参加晋景公葬礼,次年春,鲁成公请示接受盟约,以表服晋的决心,这才被允许回国,此年三月,晋国使者来鲁国聘问,并且实践了结盟的约定。
对于晋国一系列之会盟与军事行动,楚国也立即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即阻断晋国通吴之路,于是在前582年冬十一月,楚国令尹子重以救郑为名,率军侵入陈国,又自陈伐莒,而郑国为与楚形成遥相呼应之势,趁机出兵伐许,中原形势顿时一片混乱,而一直观望中原局势发展之秦国,趁机与白狄伐晋。
晋国之霸业,实为中原民族持续维持统治之基础,本以制楚北侵为主要目标,但秦国的蠢蠢欲动,不得不使晋国调整战略步骤:为防止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在联吴制楚的过程中,必须予以秦国有效之打击,又为防止秦楚联合,晋需暂与楚媾和,于是在前582年,晋释放了楚俘钟仪,而楚此时受吴所扰,加之楚国内部矛盾重重,楚国也就顺势和晋国修好。
万事齐备,只欠东风,晋国扫除一切阻碍伐秦的障碍后,开始为麻隧之战“运筹帷幄”了:前579年秋,晋军击败狄人于交刚,史称“交刚之战”;前578年夏四月,晋厉公使大夫魏相赴秦,宣布与秦绝交,并发布讨伐宣言(或称绝交书),原文为: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蔑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淆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殒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涷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仇,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这篇讨伐宣言,为春秋史上最长的一篇外交文告,比较晦涩难懂,大致可翻译为:
当初的时候,我们先君献公和贵国穆公交好,可以说勠力同心,所以两国才结盟,并重之以婚姻。但是天祸晋国,文公出奔到齐国,惠公出奔到秦国,献公也不幸去世了。贵君穆公不忘旧德,接纳惠公后又帮助其回国以奉社稷,这些我国都铭记在心(秦晋之好)。
可是惠公不能成大业,忘记贵国的恩德,以至于和贵国有韩原之战(前645年),这是惠公的不对。贵君穆公又纳我文公并助力返国继位,这都是贵君穆公的恩德,我国不敢忘,先君文公也恭敬朝于秦国,以报旧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