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
长宁区,上海市,改革开放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于漪在2018年上海市庆祝第34个教师节主题活动上带领新教师们宣誓。本报记者袁婧摄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本报今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2月出生,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示范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昨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9岁的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大会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于漪的电话。她无比激动地说:“同诸多领域一样,过去40年间,基础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我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整个基础教育界的光荣,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
从教67年,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对于教育,于漪有执着的追求。她总是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动荡之后百废待兴的校园,饱经风霜的于漪毅然重返讲台。她于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倡导的“弘扬人文”的主张,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国引发了语文教育质观的反思。
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伟,曾在于漪的班里学习了三年。2000年,王伟毕业后做了高中语文老师。他有些难为情地对于漪说:“于老师,不好意思,我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原来,初中三年,王伟的作文从来没有被于漪收入过优秀学生作文选辑。为此,于漪专门在《上海教育》发表了一篇题为《永远的遗憾》的文章,反思自己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勉励王伟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王伟说:“于漪老师敬畏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的精神让我终身难忘。”
于漪认为,课堂不是教师锻炼的场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她反对教师“一言堂”,倡导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教学结构,改为网络式、辐射的互动教学。她强调,老师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要面对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
几年前的一个大年初二,记者到于漪家采访。一推门,满屋子的学生和老师好不热闹。为年轻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是于漪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年轻教师来我家请我给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从不拒绝。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成长不容易,我要拉他们一把。”
在她的发现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百余名全国青年教师,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坚力量。
于漪有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复旦附中语文教师黄荣华至今还记得,2006年,他受邀作为“编外人员”加入于漪的名师基地学习。“于老师听了所有学员的课,每次评课的角度都新颖别致。一年下来,于老师的评语就是一门‘教育学’。”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校长马玉文说,于漪常常亲切地唤他“多写点文章、多看书”:“于老师的关注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推着我们不断前进。”
时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的邹碧华在接待起诉当事人(2009年2月3日摄)。新华社发
邹碧华:燃灯之火常在,行者不孤
邹碧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1月出生,2014年12月去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委会委员、高级法官。参与审理了社保基金追索案、北方证券破产案、房屋维修基金案等一大批全国瞩目的重大疑难案件。规范设立上海法院统一的12368便民服务热线,受到群众欢迎。积极推进上海市法院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推动了上海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2014年12月10日不幸因公殉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自发悼念和缅怀,“法官当如邹碧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共鸣。被追授“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员”等称号。
昨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现场,邹碧华的妻子唐海琳代替逝去的丈夫庄重接过改革先锋奖章。同时,1000多公里以外的上海,有一群人与她同样心潮澎湃——长宁区人民法院全体法官在电视屏幕前表示:灯火常在,行者不孤,邹碧华院长始终坚定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定追求公平正义,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是大家前行的榜样,我们将握好“接力棒”,做好传承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懈奋斗。
“庭前独角兽”,这是邹碧华生前的微博、微信名。独角兽,是一种能辨曲直是非、识善恶忠奸的神兽,象征着法律的公正。他也常常叮嘱年轻法官们:“一个案子的处理不仅要公平,更要让当事人从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司法改革燃灯者”,是人们对他的赞誉。邹碧华倾注了毕生的法治理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耕种下一片法治试验田”。这些年来,“燃灯者”精神,鼓励着司法责任制、案件繁简分流、员额制等改革重点内容在众多基层法院有序推进、落地生效。
燃灯者远行,但其留下的精神、魄力和温度,却始终生生不息,照亮、温暖了更多人。
邹碧华去世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团委以他生前的微信名为名,开设了“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历经三年,累积起一个专业社群。而在他曾经工作过的长宁区人民法院,其树立的“崇德、尚法、慎思、明辨”院风,依然传承,生生不息。
上一篇:懊丧的近义词_懊丧的近义词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