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supernova女超人-supernova女超人16集
里斯,亚当,宇宙supernova女超人-supernova女超人16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supernova女超人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supernova女超人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018年8月10日-12日,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当·里斯(Adam Riess)将出席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与参会人员分享他的智慧,共话未来大势。
此次论坛活动共邀请了二十位诺奖得主,我们将持续以文字、视频的方式采访报道,敬请关注,更多信息参见文末。
1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烈火,有人说将终结于寒冰……”
宇宙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或许它将终结于寒冰,如果我们打算相信此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当·里斯(Adam Riess)、布莱恩·施密特(Brian Paul Schmidt)以及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三位科学家通过研究几十颗遥远星系之中被称为“超新星”(supernova)的爆炸恒星,得出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结论。
宇宙膨胀的这种加速度暗示,在蕴藏于空间结构中的某种未知能量的推动下,宇宙正在分崩离析。这种所谓的“暗能量”(dark energy)占据了宇宙成分的绝大部分,含量超过70%。
宇宙的膨胀始于140亿年前的大爆炸,但在最初几十亿年里,宇宙膨胀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但最终,它开始加速膨胀。这种加速被认为是由暗能量驱动的,这种暗能量起初只占宇宙的一小部分。但随着物质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逐渐稀释,暗能量变得越来越显著。
那么,暗能量是什么?至今,这仍然是一个困扰科学家们的问题。目前,人类只得知它是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按照现在公认的观点,宇宙大约有3/4由暗能量构成。剩余的是物质。但普通物质,也就是构成星系、恒星、人类和花花草草的东西,只占宇宙成分的5%。其他物质被称为暗物质,至今仍在跟我们“躲猫猫”。
暗能量和暗物质都不会吸收、反射或者辐射光,所以我们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技术进行观测。因此,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发现,向科学界揭露了一个大约有95%仍然未知的宇宙,一切,似乎又都有可能了。
2
今天,我们文章的主人公,便是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之一:亚当·里斯。
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当·里斯(Adam Riess)
* 以下内容作者:Bear,来源:Blue Net China(ID:bluenetchina)。世界科技创新论坛(ID:bdqqcxlt)稍作整理
现在,他任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在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办公室外面的墙上,还贴着一张《科学》杂志的封面,上面的标题是“1998年度科学突破:加速的宇宙”。
科学杂志封面:“1998年度科学突破:加速的宇宙”
“想想看吧,人类存在的时间,不过是宇宙存在时间的万分之一。我们却能知道那些比我们存在时间长得多的恒星的构成、起源和演变。实在是太奇妙了。”
在亚当·里斯的课堂上,他喜欢用故事讲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发现,他还可能朝答对问题的学生扔糖果。课下,他也永远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并愿意花上一个小时和学生聊天。
事实上,亚当·里斯一直为那些看似无从思索的问题着迷:夜空的另一头是什么?世界的组成是什么?万物的运行有什么规律?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认识和了解的一切又从何开始……自很小的时候,这些问题便激起了他追寻答案的兴趣。人的动力可以来源于许多方面,而对他而言,驱使他前进的正是这一个个问题。
“能为解答这些问题做一点事,哪怕再小,我都心甘情愿。”
或许,我们的脑海里都曾有过这些关于世界奥妙的幻想与疑问,而选择踏上解答这些疑问的漫漫征途的人却不多。每日的现实生活已有太多占用我们思绪的事,而那些关于起源、真理与终极的问题,比起眼下急需解决的这些,显得太过遥远和浩渺。我想知道,这个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是从哪儿获取了去探索这些浩瀚无边的问题的勇气与自信。
3
带着疑问,我在一个午后来到了亚当·里斯的办公室。在桌上苹果电脑前工作的他抬起头来,很热情地招呼我进来:“我在这儿坐了大半天了,不如我们到外面聊?” 我欣然答应。我们便在大楼前的树荫里坐下。在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里,Adam开始回忆起小时的事。
如果要从同龄的孩子里挑出几个未来可能成为科学家的孩子,亚当·里斯一定会是其中的一个。八岁时,他和姐姐在后院里建起了一个带有电报线的树屋;二年级时,他给五年级的学生解释股票市场的运行;十三岁时,他已经在教成年人编程了。天生喜欢动手实验的亚当·里斯在高中时立志学习生物。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听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里,光速运行的飞船中放慢流速的时间。他着了迷。
“从那时起,我发现,天文物理中的问题是最吸引我的。从前我以为,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那些我们解答不了的问题,应该都是细枝末节。但让我惊讶的是,在天文学中,恰恰相反,我们不明白的却是那些最根本的东西(Big Picture)。”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从何而来?它的命运通向何方?……带着这些疑问与兴趣,年轻的亚当·里斯踌躇满志地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却很快发现,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回忆时,他说,麻省理工的本科四年,是他目前为止所经历过最困难的一段时光。“困难是相对准备程度而言的。” 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与他绝大多数的同学一样,不论他们的天赋与才华有多高,MIT总是把标准远远地挂在他们之上。这群少年得志的年轻人,像来到了训练营的新兵,被狠狠地磨砺了一回。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
“那时候一场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全班平均分是35,最高分是55分。” 亚当·里斯笑着回忆,“所有人都感觉糟透了。”上大学前,亚当·里斯从未感受过这样的焦虑。“以前碰到一个问题,不管多难,我知道自己最后总能想明白。但在MIT的时候,有时候我真的感觉,我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这个问题了。以前我会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直播的橄榄球赛,然后一个小时就把作业写完。上大学以后可不行了,每天被学习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的。”
困难不止是在课业上。第一次参与科研时,他也被泼了一头冷水。“我的第一次研究经历特别失败”,他半调侃地回忆道,“我的知识积累太有限了,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理解研究中碰到的问题,更谈不上解决了。” 亚当·里斯当时参与的项目在研制“旅行者号” (Voyager 1)——第一艘离开太阳系的人造飞行器将要携带的仪器。“他们告诉我去解决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我坐在桌子前面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那种无助和挫败的感觉留给他的印象很深。
旅行者1号(Voyager 1)
现在身为教授的他更清楚地看到,当年自己的经历,正体现了本科学生从事研究的挑战。“本科生其实最需要导师花时间辅导,但导师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却往往是最少的。因为在学生身上花的时间与得到的回报往往不成正比。许多学生为了把简历写漂亮,会试着做许多事情,但都浅尝辄止。”“他们仅仅把做研究看做一件要完成的任务,自然收获不大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