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语五则(论语五则赏析)
孔子,的人,仁心论语五则(论语五则赏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论语五则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论语五则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感悟。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所说的为政,不仅仅是指出仕为官,像他用其言行身教来教书育人,也是一种为政,其实这是影响更为深远的为政。虽然他一辈子没有当什么大官,司马迁著《史记》时亦破例把他列为世家,因为他是万世师表,他的教化可以影响到后代千百世。
地球的轴心北极指向北极星。所以北极星相对于地球来说位置是固定的,其它星辰则围绕着北极星而运转。因此人们可以在漆黑的夜晚使用北极星来判别方向。为政使用德行,或者说有德之人,会拥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如同北极星一样,能够把人力和资源吸引到他的身边,围绕着他运转。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问孔子:“尽管贫穷,不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讨好别人;尽管富有,不因为有钱而恣意妄为,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呀,能这样做到,境界已经很高了。可是不如这样:尽管贫穷却依然能够知足常乐;尽管富有,还喜好礼的精神。”子贡的境界是对自己的约束,贫穷也约束,富裕也约束;而孔子的境界可谓是在享受,贫穷也享受,富裕也享受。
贫穷本是一种苦事,善于处贫则是乐事;富裕本是一种乐事,不善于处富则更苦。尽管贫穷不是什么好事,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足够使人尴尬的。然而经历过贫苦的人更能深刻认识到创业维艰,会更珍惜人力物力。善处穷者,贫穷是一种很好的事上磨练的环境。
什么是礼?不是指礼貌。礼是内在的仁心在外界的发用和行履。如果用鲜花来比喻仁心,那么礼就是从鲜花所散发出来的芬芳。内在有仁心,发用在意识和言行上,就是礼。人富裕了,不因为有钱而恣意妄为,尚属容易,难能可贵的是:富裕了,还在意识和言行上,能够处处都有礼的精神,处处都体现出仁心。
3、无友不如己者。
一般的书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要跟那些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也就是在圈层中不断地往上爬,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不断甩掉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成为了孔子被批判的一个证据,不结交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这太势力了。通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并不是这样格的人,这跟他的其他主张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相冲突的。
那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如果像上面这样理解,套用王阳明的话,这是小人之交。这里的小人并没有贬义的意思,如果能够这样做,说明这人还是很有上进心的。
与小人之交相对的就是君子之交,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独特的优点,都存在比自己优秀的地方,从而没有一个人是比不上自己的,这是多么的谦卑,这才是“无友不如己者”的真实含义。所以才能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才是君子之交。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今天别人或许在某些方面比不上自己,说不定明天别人就远远超越了自己,不要轻易小看任何一个人。这才是正当的交友心态。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个贤字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贤可以理解为贤人,就是那种能行善的、有德有才之人;第二种理解就是他人的善行和优点;第三种理解就是自己的善行和优点。
不论如何理解贤字,这句话的意思都是,孔子教导人要提升自身的德行和能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见到好的行为,就思考着与之对齐,心中有私欲则须要在内心中反省并克除之。
5、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是指自我约束,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身的行为。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这样还犯错误的几率是很小的。这里的约并不是去约束别人,而是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道德的修炼和提升。
佛家也讲约束,就是戒,戒能防止错误的发生,避免惹起不必要的麻烦。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当戒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有定力,能够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不因诱惑而心潮起伏,各种妄念尘心都消失了,自然能生起智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