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姓谢的名人-姓谢的名人有哪些
清廷,化州市,高风亮节姓谢的名人-姓谢的名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姓谢的名人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姓谢的名人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故事家#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谢氏英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谢兆熊,是一位除清灭明的英雄,亦是我的第五代老祖宗。生于1626年,化州市平定镇平山乡花屋村人。本名叫谢天运,因其长得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所以又叫谢兆熊,(字粤冠)。其出生时长有一口没有间隙,而是一整片的板状牙,所以绰号又叫板牙公,无牙公(乍一看好像没长牙齿似的)。这板状牙可不得了,就像铁钳的板状切刃一样,能把铁钉咬断。
谢兆熊自小聪颖,稍长便拜高人为师。经熏陶磨砺,能文会武,神勇非凡。其有七位结拜异姓师兄妹,分别是叶天宠,黎益经,尤开山,蔡子永,江义勇,及吴三婵(女),陈月姬(女)。小伙子们个个文武双全,热血豪情,英气勃发,有一股干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冲劲。
当时正值明末,商奸国权,闪忧外患,社会动荡。谢兆熊的父亲无端被恶霸龙天官所杀,谢兆熊在积极求助官府给予公道之时,官府不但不受理,反而扣押其施刑。就在知州把其押解高州知府时,正逢狱中谭圣典率众越狱劫杀了知府郑三谟,官兵追捕谭圣典去了,其才得以走脱。面对大明陷入商奸国权,内灾外侵的朝末之际,大明的知州,知府,省台给大众的失望,谢兆熊发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铿铿怒喊,手刃恶霸龙天官,与七个异姓师兄妹举起“反清反明”义旗,走向了反清灭明的道路。
当时1644年,谢兆熊18岁,正值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其集结2000余农民起义军北上配合李自成义军作战。一路斩关破隘,杀富济贫,开仓放粮。沿途百姓纷纷响应,勇跃参加义军,一时间队壮大至数万人。至长沙时传来李自成被害噩耗,义军转向福州与明,清两军决战,大败敌军。
1646年开赴梧州,桂林,云南等地,残明在广东肇庆立朱由榔为帝,谢兆熊闻讯火速率部开赴肇庆,大败明军。明军仓皇逃窜,携朱由榔退至缅甸。从此闻风丧胆,称其所部为“粤冠神兵”。后因义军张献忠旧部孙可望等归附残明,谢兆熊一气之下率部与吴三桂会师,并力劝吴三桂反清反明,保我中华。康熙六年,与吴三桂密计追捕逃窜至缅甸的朱由榔,并将其擒获引渡至云南,后由吴三桂绞杀,自此残明彻底灭亡。
本着为“人安世平”而战的宗旨,谢兆熊偃旗息鼓,解甲归田。1663年其不图富贵,先后拒绝清廷授予的“神武将军”,“州郡总督”二职,走马插旗圈地七日的赐诏,带领这支纵横沙场十九年的农民起义军回归故里。众弟兄八去七归(江义勇一人投清)。这一年谢兆熊37岁,前后共横枪跃马,驰骋沙场19个春秋。
1673年,吴三桂与清廷决裂,起兵造反,联系谢兆熊率部支援,谢兆熊不为所动。后清廷数度请其出山仕清,其均以以酒大醉的方式拒之。1685年,清廷再次派遣已经降清的兄弟江义勇准备强行宣诏入朝仕清时,谢兆熊毅然自尽,时年59岁。清康熙皇帝敬其高风亮节,念其灭明有功,追封其为“东望公”,并立祠于罗江之滨,钦赐楹联“肇阳昭义勇,报国亮贞忠”以示纪念。
后因战乱谢兆熊的祠堂被毁,后人为纪念其英雄事迹,在化州市文楼镇河龙村的一处土坡上为其建起另一座新的祠堂。每年岁末族人都举行盛大的祭祠仪式,用以纪念谢兆熊除清灭明,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平时很多人开车慕名而来参观其祠堂,并且捐赠香火钱用以纪念。
谢兆熊的墓位于文楼镇荷木村的一处高山上,四周草木葱茏,风景秀丽。每年重阳族人都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以纪念其御敌保国,坚贞不屈的精神。重阳那天其墓前站满了子孙后代,香火鼎盛。谢兆熊有四位夫人,两个儿子。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现有子孙后代数万人,传到我这一代是第九代(我是第十四世,兆熊公是第五世)。人丁繁衍快的分支有的已传到二十多代。我们这些子孙后代都尊称其为五世祖公。
纵观谢兆熊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可歌可泣。其为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身为义军统率,军纪严明,不扰百姓。不图富贵,高风亮节,本着“人平世安”宗旨,应运而生,适可而止。实乃英雄之楷模,谢家之精英,平定之娇傲!
时间已过去三百多年,历史的记忆变得渐渐模糊。但谢兆熊除清灭明,保我家国的英雄事迹永远闪耀中华大地。其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精神永放光芒,为后世点亮一盏盏前进的灯,点亮民族复兴的希望。仰望天空,透过重重历史迷雾,仿佛又看到五世祖公出生入,厮杀疆场的身影,不禁感怀万千,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