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科举考试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
明朝,科举,皇帝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科举考试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有两种,一种是汉代至隋以前的察举制,另一种是隋以后的科举制。
察举制简单来说,就是经人举荐做官。比如一个人在乡里,平日孝敬父母,为人忠厚,那么他就可以由乡间的三老,或者当地的官员,举荐他为孝廉。而孝廉就是做官资格,不是孝廉,就不能做官。像曹操最初,也是先被人举为孝廉,然后才由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再次举荐,做了他生平第一个官职——洛阳北部尉。
当然,察举制有弊端,那就是易发展成门阀势力。最开始的一个官,推举了自己信任的人,那么这个被推举人就必定会感恩推举人,于是他们就组成了小团体。然后这个团体,再扶持自己的亲人,比如儿子,堂弟,孙子等等,那么以后便是家族势力。
为什么东汉末年,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的威望那么大?原因就在于几十年来,汉朝官员大多都受到过袁家人的推举。是故,每一个官员,都是袁家的人。而一个国家,官员的任命最后都落到了各个家族的手里,那么皇权自然就不再那么强势,乱也就不足为奇。
后来了杨坚,以外戚身份夺了北周的江山,然后灭南陈,统一全国建立隋。杨坚深知士族门阀势力的弊端,因为他本身也属于门阀势力夺权,于是他改革,改察举制为科举制,希望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不论亲疏,只要你有才,那么你就能通过考试做官。
当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为皇帝打工的荣耀,那么他就认为自己是皇帝选出来的人,而不再是士族推荐出来的人。于是,士族势力慢慢消退,皇权再次集中,这便是科举制的目的。
可惜,隋朝两世而亡,以至科举制度,又被暂时搁置。到后来李渊平定天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接手江山,科举制又开始实行,到武则天时,科举制又进一步完善。从此,士族势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制则经久不衰。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人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因为只要努力,自己就有希望——鱼跃龙门,一飞冲天。然而,知识分子一多,竞争就有了,排名就有了。于是,人们又开始竞争那名次,比如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是为三甲。不过,第一名的状元并不是当时读书人最向往的位置。因为在状元之上,还有一个更为荣耀的事,那就是连中三元。
关于连中三元,非大气运者不能得之,因为从隋开科举到清朝灭亡,能连中三元的一共才十三人,而且隋朝还没有。下面,我就聊一聊关于科举的事,而因为细节方面历朝历代都在变化,所以我就说一说我所了解的明朝。
举孝廉
一、科举制度具体都考什么?贾谊的《过秦论》说过这样一段话:“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可见一代君王,如果不懂得避免前人踩过的坑,那么他注定不能将自己的国家经营的长治久安。
所以,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科举制度越来越被当权者所青睐。因为这一制度,可以平衡士族门阀的势力,可以避免士族门阀壮大而威胁皇权。
科举制度自隋创立,又经唐、宋两代发展,它的构架越来越趋于完善。虽然在元代蒙古人统治时期,科举制度受到打压。但到了明代,洪武大帝三年,朱元璋再次将科举制度实行,并扩大招收名额,以至科举制度随之发扬光大。
科举制度在明代的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策论,像现在的应用文。其中最重要的是经义,它是考生做官的关键。
当时考前的复习内容不是很多,考试范围主要就是四书五经,背起来还算容易,而且写文章也有规定字数,不超过五百字。相对于现在来说,似乎要省事不少。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中最难考的,便是我们熟知的八股文,它可以说是明朝的发明创造。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个部分。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不能随便写,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多写一个字都不行,所以好多人都是一边写一边编,只是纯粹为了凑字数,以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看,十分整齐,而细看内容,则是废话连篇。
当然,八股文的这种要求,终归只是一种写作格式,就算古板,也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而它之所以被后人指责,说毒害、禁锢我们的思想,是因为它还有一种无耻写作要求。
那种写作要求就是,当你在写作时,决不允许你有自己的思想,你必须仿照古人立言,用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而那个圣人就是理学大师——朱熹。
朱熹曾给四书五经写过注,标注过自己的理解,然后这些理解被明朝统治者看上,于是要求所有学子,必须按照朱圣人当年的思维来答题。可是,朱圣人有时候说的话不一定就对,比如他出门遛弯想起一句,回家吃饭又想起一句,等过了百年,又要让人按照他的这种方式思考,这不是难为人吗?鬼才知道朱熹当年都是怎么想的。
于是无数个考生午夜梦回,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就是朱熹,那并不俊朗的外貌和并不魁梧的身材,久而久之,有些醒悟过来的人就开始问候朱熹的父母及祖先,似乎这样才能出口气。
固定的思维,固定的模式,明朝的学子们开始完成他们的文章,让我们不得不惊叹的是,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考生们仍旧写出了很多锦绣的文章,文辞优美,立意深刻,实在令我辈佩服。
二、连中三元指的是什么意思?说完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现在来说一说它的等级划分。
科举制度的等级分为三级。第一级叫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童生顾名思义,就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刚刚学业有成,然后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考生的范围是州、县。这个考试成绩出来后,分为六个等级,而考上前两级的学生,就可以拿到秀才的称号。
但由于院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且只有中了秀才才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选拔。所以总有一些人,可能天资愚钝,可能运气不佳,可能怀才不遇,以至最后七老八十,也依旧未能中一秀才。对于这些人,别看他们年龄高长,但他们依旧称为童生。
至于考中秀才的人,他们则开始有了比常人多一点的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家里可以有资格雇佣仆人。但这并不是官,而且离官还差得远。
院试的下一等级,叫乡试。这个所谓乡试,不是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考试。而且乡试不像院试可以年年考,乡试需要每隔三年,才能考一次,一般在八月份,由省里出题。在这一考试中,过关的就叫举人。
上一篇:战狼拼音怎么写 战狼2拼音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