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英杰文言文注释
孙权,东吴,太史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英杰文言文注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偏将军、武陵太守黄盖
黄盖,字公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运用战术,斩杀数百人,并斩杀其领袖,平定所有的乱事。
石城侯韩当
韩当,字义公,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右护军蒋钦
蒋钦字公奕,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豁达。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陵阳侯周泰
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后来,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从征黄祖,在赤壁之战抵御曹操,皆有战功。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使他留督濡须。
偏将军陈武
陈武,字子烈,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孙策后,拥立孙权,督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突袭东吴军队,陈武奋命战。
偏将军董袭
董袭,字元代,身高八尺,武力过人。曾随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199年,董袭跟随孙策攻打皖,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孙权登位后,平定鄱阳贼彭虎等人叛乱,西讨黄祖居功至伟。曹操攻濡须口时,董袭跟随孙权抵御。孙权派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到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艘楼船都要倾覆,董袭守在船上,最终溺。
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
甘宁,字兴霸,少有气力,好游侠,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甘宁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
偏将军凌统
凌统,字公绩,少有盛名。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又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任右部督。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凌统也身受重伤,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
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217年,受命去接纳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欢迎,得精兵万余人。事毕病卒。
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徐盛
徐盛,字文向,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
溧阳侯潘璋
潘璋,字文珪,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自麦城逃走,潘璋与朱然一同率部拦截关羽,他部下的马忠生擒关羽及其子关平等人。
安丰侯丁奉
丁奉,字承渊。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一员虎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持短兵,大破魏军前营。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官拜大将军、徐州牧,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字幼节,陆逊次子。
孙亮、孙休在位时,陆抗先后参与过对曹魏的几次军事行动,因功授予征北将军、镇军将军。264年,孙吴末代皇帝孙皓即位,升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西陵之战,使陆抗一战成名。
孙皓在位,残暴不仁,重用宦官,导致朝政混乱,民不堪命。陆抗虽多次劝谏,但均不被采纳。陆抗无奈,只好尽忠职守,保守边境安全。
陆抗临终前,劝谏孙皓重视边境防御,仍不被采纳。280年,西晋灭吴。其军事谋划,一如陆抗所预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