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蚰子_蚰子怎么读
葫芦,高粱,孩子们蚰子_蚰子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蚰子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蚰子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与蚂蚱同类的“蚰子”也不例外。
蚰子俗称“百日虫儿”,随着冬日临近,它们的生命也将至尽头。小时候,我们想方设法去延续蚰子的生命,蚰子则用绝唱给我们的冬日生活带来些许欢乐和丝丝暖意。
张廷伟丨文
秋天逮蚰子令孩子们乐此不疲
前两天在禹州“中华药城”偶遇一位卖蚰子的老人,一个用铝塑板拼接的货架状东西被竹篾区分成十多个格子,每个格子里装着一只蚰子,15元一只的价格令我咂舌。老人说:“你不知道,现在的蚰子可不好逮喽。”
为了验证老人的话,我借周日回老家的机会,迎着午后的暖阳找到村西山岗下一片红薯地,在地头驻足许久,居然没听到一声蚰子叫!
我不禁怅然若失:小时候,秋季的田野里随处都能听到蚰子“吱吱吱,吱吱吱......”清脆悦耳的鸣叫声,现在这热闹的场景竟一去不返了。
蚰子和蚂蚱一样,靠吃庄稼的嫩叶生活,身体呈碧绿或褐绿等天然保护色,它们触角长,肚子大,翅膀短,善于跳跃,有公母之分。
秋季是蚰子交配的季节,交配后生命也将至尽头。公蚰子把背上的两前翅斜竖起来,来回摩擦着发出清脆响亮的叫声,用来呼唤同伴、吸引异的注意而达到求偶的目的。
母蚰子不会叫唤,和公蚰子比相对笨拙一点,肚子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交配后未来得及产卵的母蚰肚子鼓胀、光滑油亮。
孩子们平素以逮公蚰子为主,碰到母蚰子也会顺手捉住,用一根草茎从脖颈处串起来放在火上烧熟了吃,特别是肚子里的卵咀嚼起来焦香可口,是难得的美味儿。
每年农历九月间收红薯的季节,学校里放半月时间的秋假,这更为孩子们逮蚰子提供了机会。
在帮大人收红薯的间隙里,只要听到相邻地块或地堰边草丛里传来蚰子充满诱惑的叫声,我们马上就变得不安生起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撒腿就朝蚰子叫的方向奔过去。
蚰子喜欢阳光,习惯趴在植物的叶梢上叫唤,可是又很机灵,往往当我们循声来到近前,它也警觉地停止鸣叫,甚至跳进草丛躲藏起来,要想逮住它还真得下一番工夫。
而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了经验,越是此时越沉着冷静,凝神静气地蹲下来耐心等待。
当蚰子觉得危险解除重新鸣叫时,我们很快确定它的位置,把两手扣在一起,以又快又稳又准的动作轻轻把它盖在手下,然后慢慢将两只手收拢,顺势用其中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捏住蚰子的头部,这样它锋利的牙齿也发挥不了作用,只能乖乖地投降。
有时一晌时间能逮几只蚰子,我们就从地头找来一根高粱秆或玉米秆,剖去外皮儿,露出内瓤,再用几根篾皮儿的两端从内瓤间穿过,做成大小适中的“活扣儿”,依次把蚰子套在上面。
扎蚰子笼曾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公蚰子在自己的地盘内恃强凌弱,到一起非争个你我活才罢。因此逮回家的蚰子须用笼子把它们分开来养。
能逮蚰子却不会扎蚰子笼会惹伙伴笑话。好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之间,早跟大人学会了扎蚰子笼的本领。
扎蚰子笼的材料和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用俗称“jiao草”的饲草秸秆做成的,这种饲草耐嚼且充饥,我权且把它叫作“嚼草”。
嚼草可能是高粱的变异品种,状和高粱相似,只是秸秆比高粱细二分之一、矮三分之一左右,人们在春末夏初找块儿荒地连片密植,趁生长中期秸秆富含水分时割下来铡碎喂牲口,嚼草稍部的秸秆粗细适当,正好用来扎蚰子笼。
另一种则是用高粱篾编织的,相较于秸秆扎的略有难度。
这种小巧精致的蚰子笼一般装着叫得最欢的“蚰子王”。无论上学或是下地割草,我们常常随身携带,甚至还在课间拿出来相互炫耀。
当然,如果哪个孩子带的蚰子不合时宜地在课堂上叫唤,挨老师一顿批评是免不了的。
除了捆扎、编织蚰子笼,每年春季我们还不忘在墙角种几棵“蚰子葫芦”。
这种蚰子葫芦长成后呈扁圆形状,直径10厘米左右,差不多能够用双手捂严。
秋季葫芦颜色由青变白时就成熟了,我们把它摘下来,趁着外皮尚未干硬紧绷的机会,以蒂柄位置为中心,用笔在上面画出一个鸡蛋大小的齿轮形状。
再把钢锯条的一端磨出锋利的尖刃,均匀用力地照着画好的形状扎进去,让“齿轮”与葫芦彻底分离,掏出内瓤,等葫芦自然风干后用烧红的铁丝在“齿轮”上和开口四周各烙四个孔,用线绳穿起来。
一拉紧绳子,齿轮盖就与葫芦吻合一起,严丝合缝;松开绳子,又可以使盖子与葫芦分离,往里面装蚰子、送食物都很方便。
这种蚰子葫芦最大的好处是结实且能够保暖。这样,即便在寒冷的冬季,除了孩子们,甚至也有大人白天把装了蚰子的葫芦揣在怀里,靠体温暖着,到晚上则放在暖和的被窝里,平时用储存的白菜叶子和青萝卜头喂它吃。
如果饲养得当,蚰子能陪伴我们到春节前后。
在雪花飘飞、寒冷肃杀的隆冬季节,特别是新年里,不经意间从身上传出“吱吱吱”清脆悦耳的蚰子叫声,除了带给人许多的快乐,更让人感受到徐徐而来的丝丝暖意。
这在当时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据说,蚰子的寿命与温度和鸣叫的时间都有直接关系,我们设法给蚰子保暖,希望在冬天听到它的叫声,却不曾想到这是它们生命的绝唱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农村在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野生蝈蝈几乎销声匿迹,这种以前在城市街头叫卖的“宠物”正被人工繁殖所代替。
在乡下飘雪的季节聆听蚰子鸣叫、冬日怀揣蚰子葫芦入睡的时光早已成为过往,只能从回忆中去体味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