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海菜腔)-海菜腔是哪个民族的
海菜,石屏,云南(海菜腔)-海菜腔是哪个民族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海菜腔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海菜腔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在文化和旅游资源都极为富集的云南,该用怎样的催化剂,才能调出不一样的美,才能释放出云南“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深刻内涵和创新动能?长期生息在这里的26个世居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歌舞艺术,当音乐与旅游相遇,会产生怎样的魅力?流传深远的经典歌曲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优美动听的词曲之间藏着哪些宝藏美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策划推出“跟着音乐游云南”系列报道,带您开启一场乐游七彩云南的音乐之旅,敬请关注。
“什么鸟儿飞起来?吉祥的鸟儿飞起来,飞到什么地方落?飞到银山落……”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听着腾挪跌宕于跨八度音程中的古老唱腔,仿若穿越到鸟语花香的异龙湖畔,质朴纯净的世外桃源。
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
海菜腔亮相COP15开幕式。供图
《生物多样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由李怀秀、李怀福姐弟领唱的这首原生态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原汁原味地向嘉宾展示了云南民族音乐的“活化石”,奏响了生态人文互通共融的幸福乐章,也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和关注。
“这,是震撼心灵的天籁,是代表云南的歌声。”跨越700多年历史,一曲海菜腔响起,再次惊艳世人。
用耳膜,触摸原生态天籁
音域宽广,曲调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尤如异龙湖水,清澈明亮,声浪如波……一嗓海菜腔响起,异龙湖畔彝族祖先的生活场景宛若再现。
对彝家儿女而言,音乐是记录生活、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海菜腔,俗称“大搬桨”,是石屏县彝族尼苏支系的青年男女聚会时所唱的情歌。
“身边很多小伙伴会觉得海菜腔土,但我从小就喜欢本民族的歌舞。”出生在石屏县龙朋镇巴窝村麻栗树的李怀秀,天生有副好嗓子,12岁那年,她便跟着当地的民间艺人开始学习海菜腔。“当时,村里刚有黑白电视,看着那些晚会,我有了个梦想:以后也要上电视,把海菜腔唱给更多人听。”
机会总爱光顾心存梦想又不懈努力的人。1993年11月,李怀秀被著名作曲家田丰创办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录取。期间,除了田丰这位中国音乐史上挖掘、保护、传承“原生态”民间艺术的先驱,李怀秀还向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等多位前辈认真请教。经过七八年的系统学习,她的海菜腔演唱技艺日趋成熟。
2004年1月,李怀秀跟着施万恒参加了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他们便凭海菜腔摘得对唱组金奖。同年2月,在第11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用海菜腔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注意,也在中国音乐界引发了关于原生态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争论。这时起,“海菜腔”这种原生态民歌逐渐走进公众视野。
花腰彝女子舞龙。 娄建伟 摄
2005年,讲述石屏县哨冲镇彝族女子舞龙队故事的电影《花腰新娘》上映,让世人看到了美丽的花腰彝,也让红河石屏一夜间蜚声全国。这部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多个奖项的电影,更让李怀秀演唱的影片插曲《金鸟银鸟飞起来》“飞”进了千家万户。
2006年,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参加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吉祥鸟儿飞起来》夺得原生态唱法一等奖。同年,彝族海菜腔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菜腔气韵悠长,有独特的换气方式。”李怀秀更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气息,高腔部分的拖声,她能一口气唱50多秒。
“如果用流行音乐来比喻的话,平时演出和比赛唱的海菜腔都只不过是片段。”李怀秀坦言,海菜腔是一种由多乐段组合成的大型声乐套曲,完整的海菜腔由拘腔、空腔、正七腔及白话腔等部分组成,唱下来需要40分钟左右。
“我们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祖先世代传唱下来的海菜腔,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花腰歌舞等云南经典文化。”多年来,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到美国肯尼迪中心,再到澳洲悉尼歌剧院……李怀秀、李怀福和传承人们已把海菜腔唱响50余个国家。
2009年李怀秀和李怀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供图
如今,海菜腔唱进《生物多样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这不仅是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的骄傲,更是对多年来坚持非遗歌舞保护与传承工作者的巨大鼓舞。
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海菜腔质朴纯净,却又打动人心。在昆明,许多公交车站台都有过这样的广告画面:李怀福抱着四弦,和姐姐李怀秀开怀地笑着,抢眼的大字写着“石屏——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
于彝人,“海菜腔”是自然情感的真实抒发,舞在丰收时,唱在天地间;于石屏,“海菜腔”成为艺术作品,让天籁之音成为生命的雀跃,成为撑起旅游业的文化产品。
如今,“海菜腔”成为了石屏县除豆腐和状元文化外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从原始的民间瑰宝发展成了文化产品,更成为石屏的文化标杆。
越千年,歌舞惊艳了时光
与海菜腔被同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烟盒舞,则是石屏另一张靓丽的民族文化名片。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在石屏,烟盒舞深受喜爱,不论男女老少,会跳愿跳者皆可参与。
野生菌节千人烟盒舞盛况。 张绍全 摄
“听见四弦响,脚杆就发痒。”随着清脆的烟盒响声和热烈的四弦琴声,舞姿热烈奔放,优美精巧,韵律刚柔相济,潇洒轻快,表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走进石屏,异龙湖畔、杨梅园里、街头广场、学校课间,歌舞无处不在。若是遇上赛歌赛舞节、花腰歌舞节、祭龙节、野生菌节等节庆活动,有千人齐跳烟盒舞的热闹景象,场面更是壮观。
如今,彝家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随着经济的发展,沿袭了千百年的生息劳作方式也逐渐被打破。但是,他们用歌声舞姿表达情感的方式没有变。歌声中更多了一些追求幸福的快乐,舞步也更加开放自由。
石屏是著名的“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花腰歌舞之乡”,除了享誉海内外的海菜腔和烟盒舞,还有彝调、花腰歌舞、响杆舞、朴喇鼓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
民族民间歌舞对石屏而言,无疑是一大宝藏,为石屏旅游增光添彩。
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民族瑰宝,并把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石屏县不断探索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并取得实效。
明清古建筑林立的石屏古城。 何新闻 摄
近年来,石屏县提出打造以“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乌铜走银”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保护与传承中,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活化利用。
石屏县也先后在龙朋镇、石屏古城建立了“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5年来,作为主要教学点的龙朋传习所,培养了海菜腔、烟盒舞等民族民间歌舞人才1000余人;古城传习所打造了向公众开放的庭院剧场,让到石屏的游客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海菜腔,看地地道道的烟盒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