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尔顿定律(气态方程和道尔顿定律)
反应,溶液,系统道尔顿定律(气态方程和道尔顿定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式31) n:电极反应中所转移的电子数 a、b:分别代表电极反应中氧化态、还原态的化学计量系数 电极反应中的固体或液体的浓度不列入方程式,电极反应中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用相对分压来表示,公式中c(氧化型)、c(还原型):应包括参加电极反应的所有物质浓度。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 1、计算原电池电动势 E=E+-E-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根据ΔrGm(T)=-nFE,若计算得到的E为正值,则ΔrGm0,说明电池反应是自发的; 若计算得到的E为负值,则ΔrGm0,则电池反应是非自发的,或者说电池的正、负极位置换一下,电池反应才是自发的 3、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氧化还原反应的Kθ值大小由下面因素决定:Eθ(氧化剂电对)-Eθ(还原剂电对);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不同,Kθ值不同 4、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一、相律 1、相和相数 (1)相:系统中物理质和化学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相与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存在;在界面的两侧系统的质有着明显的突变 (2)相数 气相:Ф=1 系统中不论有多少种气体,都只有一个相 液相:纯液体Φ=1 混合溶液:完全互溶Φ=1 不互溶Φ=2,3····· 固相:一般一种固体物质为一相,同一物质的不同晶型也是不同的相 2、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数 (1)独立组分数 化学物种数(S):系统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种类的数目。 独立组分数(C):用于描述平衡系统中各相组成所需要最少的独立物种数。 系统中的独立组分数和化学物种数不一定相同。 独立组分数的确定 独立组分数=物种数-独立化学平衡反应数-独立浓度限制条件数 C=S-R-R′(公式32) 独立化学平衡反应数R:不包括以线型的组合形式由其它反应导出来的反应方程式; 浓度限制条件:几种物质在同一相中的浓度之间存在的某种比例关系,不同相的物种间不考虑浓度限制条件。 (2)自由度(数)f 在已达平衡的系统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改变,而不使系统原有的相数和形态发生变化(即不引起旧相的消失和新相的产生)的独立强度变量,又称独立变量。 3、相律 相律的数学表达式:f=C-Φ+2(公式33) 文字叙述:只受温度和压力影响的平衡系统的自由度数,等于系统的独立组分数减去相数再加上2。 系统独立组分数C增大,相数Ф减少,f 增大。 2:指影响系统平衡状态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 相律只适用于平衡系统: 若指定温度或指定压力:f*=C-Ф + 1 f最小值:零;C、Ф最小值:1 二、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1、克拉贝龙方程
(公式34) ΔαβVm :物质由α相转变到β相时系统的摩尔体积变 ΔαβHm:物质由α相转变到β相时系统的摩尔相变焓 2、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公式35) 三、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水的相图
水的相图分析(其他单组分相图也可照此分析) 1、OA,OB,OC三条实线将平面分为BOC,COA,AOB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成为一个相区。这三个相区分别是水蒸气、液态水和固态冰的稳定存在区域,都是单相区Φ=1.由相律可知,三个单相区的自由度都是2,在这些区域内,必须同时指定温度和压力,系统的状态才能完全确定 2、OA,OB,O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固液、固气、气液两相平衡,Φ=2.由相律,f=1,只有一个自由度,即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中确定了一个,另一个也随之确定。 3、OA,OB,OC三条曲线的交点O,是气、液、固三相平衡共存点。 4、由水的相图可以看出,OC,OB线的斜率是正值,而OA线的斜率是负值,从而有克拉贝龙方程可以得出冰的摩尔体积大于水的摩尔体积。 5、通过相图可以了解外界条件变化时,系统状态变化的情况,根据要求做平行于T轴或P轴的直线,分析直线与相图曲线的交点即可。 四、完全互溶的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 1、理想溶液气液平衡相图 理想溶液压力—组成图 理想溶液温度—组成图
(公式36,yB是B的蒸汽在气相中的分数) 相图分析:(1)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图中p为系统的总蒸汽压,xB(yB)为液相(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气相线和液相线把全图分为三个区,气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区域是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区域。相图中表示系统组成的点成为系统点。如图m点,它表示系统中B组分的摩尔分数xm。当系统处于m点时气液两相平衡,此时气液两相的组成可由过m点并与横轴平行的平行线分别与气相线和液相线相交于l点和g点来确定,它们分别表示液相中B组分的摩尔分数为xl,气相中B组分的摩尔分数为xg。L点和g点表示相的组成,成为相点。在单相区系统点与相点是一致的,在多相区是不一致的
(2) 理想溶液的沸点—组成图同理 2、杠杆规则
总量守恒n=nl+ng
=
(公式37)
3、非理想溶液气液平衡图的分析方法与理想溶液气液平衡图相同
一、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1、表面自由
(公式38)使膜面积增加过程中所做的功,应等于系统表面自由能的增加,故称为表面自由能
2、表面张力
在液体表面上,与液体表面相切,并垂直液体表面“边缘”,单位长度上的收缩力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同一数值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σ与物质的本有关,σ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所有界面层分子受力不对称,都存在着界面张力。
二、凝聚相的表面自由能
1、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杨氏方程
(公式39)
接触角:当气、液、固三相平衡时,在固-液-气交点处作气液界面的切线,此切线与固液交界线的夹角。θ90º:润湿;θ90º:不润湿
2、毛细现象与附加压力
(1)凹面和凸面的规定
弯向液体的为凹液面,弯向气体的为凸液面
(2)附加压力 对一个弯曲液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迫使弯曲液面向内收缩而产生一种额外的压力。
①附加压力的方向:凸液面: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液面下;凹液面: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气体。指向曲面的曲率中心。
②附加压力只发生在弯曲液面上。
(3)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Δp=
(公式40)
①气泡或液滴半径越小:两侧压力差越大。
②凸形液面:曲率半径为正,则Δp为正值,附加压力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凹形液面:曲率半径为负,则Δp为负值,附加压力方向指向气体;平液面:R无穷大,故Δp= 0。
③适用条件:小液滴或液体中小气泡的附加压力的计算。
(4)毛细现象
r为毛细管曲率半径,h为液柱的高度,θ为润湿角,液体上升的高度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5)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方程
液滴:液滴越小,饱和蒸气压越大
凸液面(r0)凸液面上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大于平面上饱和蒸气压;
凹液面(r0)恒小于平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三、溶液的表面吸附与表面活剂
1、溶液表面吸附
表面活:表征溶质在溶液表面聚集程度和降低表面张力程度的质。即一种物质越易聚集在液体表面,降低σ程度越大,其表面活越强。
上一篇:(雷酸汞)-雷酸汞钝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