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兵荒马乱造句 用兵荒马乱造句
新诗,稿子,书屋兵荒马乱造句 用兵荒马乱造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四
1948年元月23日,朱自清收到了标明1947年12月出版的《新诗杂话》样书。本以为不会与世人见面的书稿,竟然在时隔三年多后,一下子来到作者手中,朱自清的欣悦心情,可想而知。据见到该样书上朱自清题字的李广田记述,朱自清在样书的目录后面的空白页上,题写了这样一段表达心情的话:
“盼望了三年多,担心了三年多,今天总算见到了这本书!辛辛苦苦写出的这些随笔,总算没有丢向东海大洋!真是高兴!”高兴到何等样的程度,朱自清也有描述:“一天里翻了足有十来遍,改了一些错字。我不讳言我‘爱不释手’。‘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说是‘敝帚自珍’也罢,‘舐犊情深’也罢,我认了。”这么短的一节题字,修辞造句历来谨慎的朱自清,成语、《诗经》陈句竟然接连用了四个,甚至夸张地用了四个惊叹号,那种近乎狂喜的心情,表达得再明白没有了。
题字之外,朱自清还在上面盖了两方印章。题字第一行上面,是一方“邂逅斋”的闲章,最后一行下边,是一方“佩弦藏书之钤”。这方印章,照李广田的记述:“大概太高兴了,高兴得手忙脚乱,第二个图章竟然倒置了。”在我们心目中谦谨君子形象的朱自清,有如此慌乱的兴奋情形,实在不容易见到。
《新诗杂话》收录不过15篇短论,整个篇幅加起来,用现代排版,不过130余页。(前面还有序言,后加附一篇译文)可其中谈及的内容,却涉及到诗歌的多个层面:“诗与感觉”“诗与哲理”“诗与幽默”“诗的形式”,以及“诗韵”“朗诵诗”,诗歌发展“趋势”甚至“译诗”。文中征引诗作,更是古今中外,从《诗经》到温庭筠、苏东坡,陆游到当时的闻一多、卞之琳、冯至、孙大雨、俞平伯……外国诗作则从莎士比亚到当代的马雅可夫斯基,论及者有现代诗代表人物艾略特、庞德等,几乎无所不包。这显示了朱自清对诗歌演变发展的特别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论题很重,可朱自清的文字却很通达,问题解说也很清楚透彻。虽是“杂话”,却包含了足够的学术分量。这是我们今人写作时可以借鉴学习的,或许,这也是朱自清特别关注这本饱含心血的小册子的原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原木材积表_原木材积表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