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约转是什么意思)-到期不约转是什么意思
乌克兰,基辅,文学(约转是什么意思)-到期不约转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约转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约转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后商
1187年,《基辅纪事》(Kyiv Chronicle)中首次出现了乌克兰(Ukraine)一词,但从长历史时段考虑,乌克兰主要经过了中世纪鲁塞尼亚(Ruthenia)到俄罗斯(Russia)两个阶段。关于中世纪,人们最常说的是基辅罗斯(Kievan Rus)。结合历史进程,丹尼洛·胡萨尔·斯特鲁克(Danylo Husar Struk)将乌克兰文学史划分为六个时期:基辅时期(the Kyivan)、哥萨克时期(the Cossack)、白话时期(the vernacular)、1920年代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 of the 1920s)、独立前时期(the pre-independence)、当代时期(the contemporary)。
如果你熟悉欧亚大陆的文学史,你会发现,乌克兰文学史基本遵循着史实、口语文学、宗教文学、古典主义、巴洛克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史叙事,这样的文学史叙事大体上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然而由于乌克兰的历史及其本土文化的层叠促成,乌克兰文学与典型的欧亚文学大为不同,我们很难在其他相对符合典型叙事的地方找到如此驳杂、如此交错的案例,但就其表现而言,乌克兰文学仍然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欧亚文学。单就现代文学而言,乌克兰文学似乎很难完全适用于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食人主义等其他地区典型的现代文学成长范式。鉴于目前的研究进展,“什么是乌克兰文学(史)?”仍然是一个有待回答的命题。
在谈及乌克兰文学史之前,需要问一个问题:中国人熟悉乌克兰文学吗?答案或许只能是:相对熟悉,但缺乏深度了解。离中国读者最近的乌克兰文学是尼古拉·果戈理、伊萨克·巴别尔、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前两者在中国的流行都与鲁迅有关。他们后来的身份都并不属于乌克兰,但他们或出生于乌克兰,或曾经生活在乌克兰。曾出生在乌克兰后又迁移到别处的著名作家还有:亚伯拉罕·戈德法登(Abraham Goldfaden)、戴维·伯柳克(David Burliuk)、亚伦·戴维·戈登(Aaron David Gordon)、阿哈德·哈阿姆(Ahad Ha-Am)、亨利·罗斯(Henry Roth)、亚历山大·杜甫仁科(Alexander Dovzhenko)、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Clarice Lispector)、伊利亚·卡明斯基(Ilya Kaminsky),他们中有些几乎开创了一个时代。
《伊戈尔远征记》
对于中国知识界来说,乌克兰文学则主要有《伊戈尔远征记》(Slovo o pluku Igoreve)、塔拉斯·谢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伊利亚·卡明斯基(Ilya Kaminsky),三者都与诗歌有关。历数乌克兰文学在国内的译介,大约二三十种,最多的要数谢甫琴科和伊凡·弗兰科(Ivan Franko),谢甫琴科在中国的出版史有四十年,弗兰科则呈现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历史中,新晋的则是伊利亚·卡明斯基和安德烈·库尔科夫(Andrej Kurkow),卡明斯基是乌克兰流亡文学的当代代表,当代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库尔科夫是国际笔会乌克兰分会的主席,俄语世界文学作家。
那么,什么是乌克兰文学(史)?本文试图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启发。
基辅罗斯文学
基辅罗斯时期,乌克兰文学主要由翻译文学和民间口头文学构成。10世纪的基督普及推动了宗教文本的翻译和改编,源本主要来自巴尔干斯拉夫人和希腊语。除了《福音书》、《使徒行传》、《诗篇》之外,乌克兰作者还热衷于布道集和圣徒故事。例如11世纪的《斯维亚托斯拉夫礼仪书》(Izbornik of Sviatoslav),它写在266张羊皮纸上,共计34册,书页中充满了圣人、鸟兽、星座等图像。此外还有箴言集《蜜蜂》(Pchela)、《金链》(Zlataia tsip),说教作品《关于法律和恩典的说教》(Slogo o zakoni i blahodati)。
基辅时期最好的说教文学是《基辅洞经》(Kyivan Cave Patericon),现存两个15世纪编辑的版本。13世纪初,两位修道士采用书信体,记录了20个涉宗教的通俗故事。《基辅洞经》还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如战俘、盐业垄断、恶典学(Demonology)、瓦里亚基人(Varangians)等,其中多讲述宗教经典和苦行生活,但这也恰恰折射了修道院生活的没落,故其主要是以反世俗的方式展现了世俗的面貌,因此有人将之与现代小说相比拟。《基辅洞经》最著名的片段之一是《圣徒鲍里斯和赫利布》(Saints Borys and Hlib),他们是基辅罗斯最早被册封的圣徒,但惨遭谋权篡位的哥哥的毒手,但这个故事是否符合史实仍有待考证。
《基辅洞经》
《巴拉姆和约萨伐特》(Barlaam and Josaphat)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传播的样本。它最早的底本是《佛说普曜经》(Lalitavistara),经过希腊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埃塞俄比亚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斯拉夫语等多重语言转译和变爻,最终在乌克兰落地生根。主要的故事梗概是,印度王子约萨伐特在修士巴拉姆的教化下皈依了基督教。如今我们很容易发现,约萨伐特就是释迦牟尼。
中世纪乌克兰最重要的作品是《伊戈尔远征记》(Slovo o polku Ihorevi)。虽然《伊戈尔远征记》同属于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共享文献,但是它主要存在于乌克兰的文学和历史中,其使用的语言是乌克兰语,大部分语法与今日的乌克兰语近似,同时《伊戈尔远征记》也与乌克兰民间诗歌存在着关联。关于《伊戈尔远征记》的分节与格律,可以参考哈维·戈德布拉特(Harvey Goldblatt)的研究。《伊戈尔远征记》重新发现于1795年,其创作年代大致是12世纪,目前作者不详,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来自基辅。在一个粗略的说法中,《伊戈尔远征记》与《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但《伊戈尔远征记》与后三者具体的联系在何处目前还缺少详细的说法,倒是其与博扬文化(Boian culture)的关联更为确切。
简言之,《伊戈尔远征记》是记述罗斯王公伊戈尔大远征的编年史史诗。当时公国势力越来越强大,可以说内有兄弟阋墙,外有波洛夫人入侵的危机。1185年,伊戈尔希望凭借自己一方的兵力冲过波洛夫草原,到达黑海海岸,然而远征不仅以失败告终,罗斯帝国也陷落了。即使如此,《伊戈尔远征记》的基调仍是激昂的、欢唱的、爱国主义的。透过最后章节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一点,“‘太阳在天空照耀着,/而伊戈尔已经回到了俄罗斯国土’:/少女们在多瑙河上歌唱,——/她们的声音回旋着,飘过大海傅到基辅。/伊戈尔顺着鲍里契夫坡/向毕罗戈谢伊圣母院进发。/所有的村落都欢喜,所有的城镇都快乐。”
1240年,蒙古人攻占基辅,乌克兰文学沉寂了长达两个多世纪。当时乌克兰治下只有加利西亚-沃里尼亚地区保持着相对的独立,但不久也落入波兰和立陶宛之手。
从巴洛克到现实主义
哥萨克早先是活跃在基辅南方的小势力,后来发展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社会阶层,成为该地区的统治者。哥萨克起义,尤其是赫梅利尼茨基起义也标志着作为主权国家的乌克兰的诞生。同时,俄罗斯也开始介入乌克兰,俄乌争端正式拉开序幕。15、16世纪,印刷机进入乌克兰,乌克兰第一批印刷品诞生了。第一件印刷品出自于博洛尼亚大学校长尤里·德罗霍比奇(Yuriy Drohobych) ,但它并非在乌克兰境内制作完成。1573、1574年间,教堂执事伊万·费多罗维奇(Ivan Fedorovych)在利沃夫建立了乌克兰第一家印刷厂和出版社,即奥斯特罗出版社(Ostroh Press)。不久后,利沃夫涌现了很多出版社,这里也成为了周围各国的出版中心。
上一篇:祭足_忌组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