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铜壶煮三江(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手法)
汪曾祺,沪剧,唱词铜壶煮三江(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手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铜壶煮三江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铜壶煮三江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拜读过短篇小说《受戒》的朋友定然熟知其作者为汪曾祺。《沙家浜》中《智斗》唱词广为大众熟悉,可是,当问起该唱词的作者,大家却知道的不多,更难与汪曾祺联系起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汪曾祺早年为沈从文得意门生,饱读诗书,学养深厚,深得沈先生真传。解放前即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与沈从文一脉相承,言之有物,文风浓郁,“中国风”十足。
1980年,其代表作《受戒》发表,迅速在文坛引起轰动,而他也在花甲之年爆发出旺盛的创作力,当然这是后话。
京剧《沙家浜》由沪剧《芦荡火种》移植改编,《芦荡火种》(文牧改编)取材于军旅作家崔左夫的《血染着的姓名》长篇通讯。
京剧《沙家浜》在执笔改写剧本的担子主要压在汪曾祺和杨毓珉肩上。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在接受移植改编京剧《芦荡火种》任务之前虽未到过阳澄湖,但从小在高邮湖边长大的他,对江南水乡风情十分熟悉,抒情写意挥洒自如。移植改编中,汪曾祺悉心把握沪剧与京剧的特点和差异,对剧本作了重新定位,将移植改编的重心放在增强戏的文学上。
京剧唱词贵浅显,汪曾祺觉得浅显本不难,难的是于浅显之中见才华。在这种情况下,汪曾祺深厚的文学功底起作用了。
第四场戏“智斗”堪称全剧精华。
汪曾祺在沪剧本基础上,为阿庆嫂和刁德一设计了一段堪称现代京剧经典的台词。
文牧等人的沪剧本为刁德一设计的“基本调”戏文是:“新四军在此日脚长,一定是,茶馆店里常来往,既然是,行得春风有夏雨(故意地),我要问一声,你对他们照顾得如何样?”
汪曾祺对上述唱词高度浓缩。改作为:
刁德一:(接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文牧的沪剧本为阿庆嫂设计的“吴江歌”戏文是:“摆出八仙桌,招接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张。来者是客勤招待,照应两字谈不上。”
汪曾祺改写为:“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这段唱词的核心是“人一走,茶就凉”,汪曾祺说,没有这一句,前面的唱词全是数字堆砌,是废话,等于零。“人一走,茶就凉”,这句话脱胎于俗话“人走茶凉”,应用与茶馆此景十分自然贴切。
除了“人一走,茶就凉”这一句洞达世态的“炼话”,还在最后一句“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这一句软中带硬的结束语,把刁得一的进攻敲打顶了回去。
这段脱胎于沪剧市井生活语言、经加工提炼如行云流水般干净利落的唱词,通俗晓畅、韵律铿锵、逻辑缜密,把茶馆老板娘阿庆嫂热情周到、圆通泼辣而又灵活机智的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这一核心唱段的台词和阿庆嫂的形象塑造增色不少。
每逢戏演到这里,全场观众总会对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妙语连珠的唱段,情不自禁报以热烈的掌声。
(1994年9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油厂40周年纪念庆祝活动,以演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闻名洪雪飞受到邀请演出两场"智斗",由于迎接司机疲劳过度,路途翻车引发车祸,洪雪飞过世时年仅53岁。呜呼痛哉!)
北方“七星灶”。
江浙沪茶馆风俗“七星灶"。
(江浙沪茶馆风俗“七星灶”。七星灶是旧时煮饭烧水专用的炉子,一个炉膛,上面勺子型排7个炉口,烧水方便,不浪费火,可预热待烧的水,温煮好的饭,大铜壶上的小铜壶是利用余温温酒;灶孔排成勺子型是方便放置拿取,一般中间为主灶星,最大,其他周围6个小灶星。)
网友们对“铜壶煮三江”争议颇多:
甲:来源于《张生煮海》,全名《沙门岛张生煮海》,元代杂剧作品。李好古著。煮三江,说白了就是烧开水。
乙:“煮三江”,来源于“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三江四海五湖”,泛指各地。“煮三江”,说白了就是为远方而来的客人煮茶。
结束语: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汪曾祺, 斯人已走,茶未凉留余香。一切都是那么尽显合理,流行的流行一时,传统的世代相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