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林祖荣-林祖荣200道判断题及解析
教材,人教社,老师林祖荣-林祖荣200道判断题及解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围绕教材某些问题的讨论有时候可能是争议半天或一天,最后又回到原点。也可能是这次会议确定的,下次又全盘推倒重来。一次次的否定,否定之否定,看起来白费了功夫与精力,但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白费功夫,才使得教材成形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打磨。
专业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或听到一些一线老师对教材的一些批评,说教材是几个不教书的编辑坐在办公室里写出来的。如果这些老师能了解教材的编写过程,即使要对教材提出批评也会改变角度了。从我参与教材编写的过程来看,他们的工作是认真得不能再认真,专业得不能再专业了。人教社编辑室内部数不清楚的讨论我没有介入,只是听说,我介入的讨论就让人感叹了。比如,围绕教材的讨论会议,参加的对象一是大学里的专家教授,他们常常是某一学科领域的权威与专家,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科学进行把关;二是各省市的教研员及大学里的生物教学法专业教授,他们站在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审视;三是一线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具有专业造诣的特级、高级教师或地方学科带头人,他们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教材提出意见与建议。当然,还有人教材生物编辑室的编辑老师们,尽管他们不在课堂教书或不再进行课堂教学,但他们对教学的感悟显示着他们对课堂研究的深度与专业。与他们交流课堂教学,我时常会觉得自己每天在课堂里摸爬滚打,对课堂的感悟许多时候都不及他们,有点想不通。但想着想着突然就明白了,我们看似每天都在为上课忙碌,但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工作”,是事务处理,而不是思考与研究。当我们滤去这些事务工作后,真正用于思考与研究课堂的时间就未必有编辑室的老师们多了。比如,包春莹老师能进入学校进课堂跟踪老师听课一听就是一年,一节不落,这大概是教研员也不大能做得到的。如果你听赵占良老师说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听谭永平老师说科学探究教学,听吴成军老师说生命观与科学思维,大概就会感叹他们对于课堂的研究之深入了。
求精
做事精益求精,是给人教社打工的另一感受。作为教材,每个概念每个生物学事实都必须科学,每句话的表述都要符合课标的理念,每一字每一个标点都必须准确。这不只是因为,将会有无数双不同的眼光盯着教材的每个字每个符号,更是因为她几乎会影响到全中国的每个青少年的成长。也许是因为责任重大,精益求精已成为了每个编辑专业素养的组成部分。为了一个细胞全能的概念,吴成军老师与我讨论的次数已不计其数。为了让课本习题的准确无误,包春莹老师自编的题目给我做是从不给答案的。大概她清楚,老师擅长的依据答案解释题目,因此她希望从我的答案中寻找题目中可能的存在问题。
尽管我不在人教社工作,但与人教社结缘近三十年,她陪伴了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岁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我营养。如今,我已近退休,但人教社依然在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林祖荣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高级教师,人教版《义务教科书生物学》《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核心作者。
设计:刘 咪(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求分享
求在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藿怎么读_灬怎么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