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动干戈什么意思(大动干戈什么意思解释)
论语,比喻,形容大动干戈什么意思(大动干戈什么意思解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Q
67、轻裘肥马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R
6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9、任重道远、而后已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S
70、三复斯言
【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71、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2、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73、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4、色厉内荏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75、善贾而沽
【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76、生荣哀
【解释】:活着受人尊敬,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者。
【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也哀。”
77、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旧时指人的生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自】:《论语-颜渊》:“商闻之矣,生有命,富贵在天。”
78、升堂入室
【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9、手足无措
【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80、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1、食无求饱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2、逝者如斯
【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3、述而不作
【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4、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85、驷不及舌
【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86、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88、斯文扫地
【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W
89、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90、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1、无为而治
【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X
92、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93、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94、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5、循序渐进
【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 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