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慷慨淋漓造句(锲而不舍造句)
来源,文章,图片慷慨淋漓造句(锲而不舍造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慷慨淋漓造句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慷慨淋漓造句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按】
《念楼学短》共有53组530篇国学经典原文及锺叔河先生的【读】&【曰】,委实值得珍藏细品,遂决定每读完一组便记录一下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经典之美。
今天要分享的是《念楼学短》第十二组——文论九篇。
锺叔河《念楼学短》
几乎每一个写文章做自媒体的人,都怀揣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写出10万+甚至是100万+的爆款文章。在流量时代,爆款就意味着名利双收。比如当年红极一时的咪蒙,通过贩卖焦虑成功收割了一大波粉丝的关注。
只可惜,现在的爆文大都“命不久矣”,除了在彼时彼刻引发阅读狂潮之外,很难在多年以后仍然被人津津乐道。相比之下,《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岳阳楼记》《前赤壁赋》等古文经典才是真正千古流芳的爆文!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古代的爆文能流传千年,而现在的爆文仅止于眼前呢?在读《念楼学短》第十二组——文论九篇的时候,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文论九篇中,锺叔河先生选编了一组古人论写文的短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作文之法。总结起来,大抵有如下四点:
一、写文章忌迎合、模仿
唐代小说家赵璘在《因话录》中讲了一个僧人写诗拜访大诗人韦应物的故事。
一个名叫皎然的诗僧擅作近体诗,他知道韦应物喜欢作古体诗,便精心创作了十几首古诗前去拜访韦应物,但是韦大诗人并不感兴趣。皎然大失所望,只好拿出了原来自己写的近体诗,却不料被韦应物大加赞赏。韦应物说:
“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
图片来源网络
——“您差点就把自己的名声都败坏啦!为何不早点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来,却要曲意逢迎我的意趣?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
写文章亦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一味地去迎合、模仿,只会迷失自我。就像东施效颦为邻人所讥,邯郸学步反而不会走路。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最终难与原作比肩。
图片来源网络
二、文章贵在有生气
明清时期的书画家、文学家、名医傅山写了一篇关于高手画画的文章,由画画的技巧联想到写诗作文的技法,非常有趣,而且明白如话。全文摘抄如下:
“高手画画,作写意,人无眼鼻,而神情举止,生动可爱。写影人(给人画像的画匠)从而装点刻画,便有几分人气矣。诗文之妙亦尔。若一七八尺体面大汉,但看其背后,岂不伟然。掉过脸来,模模胡胡,眼不成眼,鼻不成鼻,则拙塑匠一泥人耳,微七八尺,即十丈何为。”
图片来源网络
高手画人物肖像,即便是没有眼鼻、寥寥数笔,却能看出活灵活现的神情举止,而“拙塑匠”画画,再怎么精雕细琢,画出来的都只是没有生气的“人”。写诗作文也一样,有生气才是好文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宋祁《木兰花》中的经典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就把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刻画出来了。
至于怎样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估计离不开第三个要点。
图片来源网络
三、好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文章能否写出生气,真情实感很重要。无病呻吟、浮夸矫饰、哗众取宠的文章是读不出真情实感的。
清初文学家廖燕在《山居杂谈》中有一段关于写出好文章的论述:
“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若必欲向之乎者也中寻文字,又落第二义矣。”
图片来源网络
感情蓄积到了需要大肆宣泄的境地,才有可能写出绝妙好文。如果还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则只能算二等文章了。就像陆游所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当你的情感到位了,一篇好文也就顺其自然到位了。
为何苏轼那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如此打动人心,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人吟诵至今,白居易的《琵琶行》让诗人自己泪满衣襟,皆因真情流露自动人。
图片来源网络
四、简单本色方得真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文章也要像出水芙蓉般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王士禛在《古夫于亭杂录》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大文豪苏东坡的小故事。
“有求竹轩名于东坡者,久之书匾还之,乃竹轩二字,甚矣!”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建了一座竹轩,想请苏东坡题匾赐名,苏东坡想了很久,最终写了“竹轩”两个字还给了人家。王士禛却觉得没有比“竹轩”更贴切的名字了,就像武侯祠的某块题匾为“丞相祠堂”,直接引用了杜甫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既雅致又贴切,再好不过了。
锺叔河先生也认为,“作文无他诀窍,只要简单、本色,便胜过百千绿筠潇碧了”。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疑问,为何现在的爆文仅火爆一时,而古人的经典火爆一世呢?我想可能就是写文章的本心和初衷不同吧。
现在大多数爆文只为迎合、引爆某些特定公众的情绪而作,情绪过了,读者变了,文章也就销声匿迹了。而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一题一咏,皆出于真情流露,兴之所至,吟哦而出,心无杂念,物我两忘。
所以,真正热爱读书写文的人,还是放下追求爆文的执念吧,回归本心,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呀!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绝对独占 绝对独占梅静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