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伐陈文言文翻译
晋国,楚国,左传楚庄王伐陈_楚庄王伐陈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左传·宣公十二年传》
对晋军高层的内部分歧,伍参可谓洞若观火:虽然有晋景公的力挺,但新晋元帅荀林父其实镇不住下属诸卿。
因为除了他之外,其余五卿无一例外都与赵家渊源深厚——士会是赵党长期的合作伙伴,郄氏又深受赵盾的栽培,前面都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而栾书呢,他的父亲栾盾当年能够继承祖父栾枝的下军主将职务,享受世卿世禄的优待,也是赵盾的决定(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往期文章《晋文公将春秋霸业传给太子,却不料他沉迷女色,沦为权臣傀儡》)。
至于先縠,他的祖父先且居与父亲先克同赵衰、赵盾父子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利益输送关系,(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往期文章《一纸寻常的任命,却为晋国的分裂埋下祸根,晋文公为何被权臣欺骗》),赵盾能独掌晋国朝政长达21年,这其中先氏的贡献不可磨灭。
范氏(士会封于范,故以封邑为氏)、郄氏、栾氏、先氏四大家族与赵氏蛛连网结,中行氏处境孤立,所以伍参说荀林父的威信现在还立不起来,发号施令都没人拿他当回事儿。
五大家族中谁会率先挑战荀林父的权威呢?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赵氏,毕竟荀林父上台,赵氏的压抑感最为强烈。
但伍参却说率先跳出来挑战荀林父的不是赵朔,而是先縠,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先縠“刚愎不仁”的个使然吗?我觉得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先縠打响第一枪,背后可能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从名义上说,先縠虽与赵朔、郄克并为一党,但他的家世、资历其实难比赵、郄。只因晋景公刻意压制赵氏之故,先縠才出人意料地遽升次辅。弱势的先縠现在既已超越了赵朔和郄克,就不得不设法巩固权势,而发动对外战争就是捞取政治资本最有效的手段。
想当年晋文公举行被庐之搜,先縠的曾祖先轸还是因为赵衰的礼让才踉踉跄跄地跻身于六卿之末。但城濮之战旋即爆发,先轸因坚决主战,屡出奇策,半年之内就蹿升为中军元帅。家族的历史经验向先縠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家里的文章从外边儿做起”。
这一趟晋军南下援郑,抵达黄河北岸已是公元前597年的六月份。其实春天还没结束的时候,郑国就因为抵不住楚庄王的强大攻势,早早地与楚国交质议和了。消息姗姗来迟,荀林父准备回师反斾。他说:
“无及于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后。”——《左传·宣公十二年传》
荀林父的意思是,晋军南下的初衷本是援救郑国。现在郑国既然降楚,我们已经错失了作战的时机。不如等楚军退走过后,再重兴大兵,收服郑国。
从这番表态看,荀林父不打算与楚国正面对决。他更倾向于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同楚国周旋,羁縻左右骑墙的郑国。站在荀林父的角度去思考,他的选择无可厚非:与楚国展开战略决战的前提是晋军得牢牢捏成一个拳头。
想想当年为了打赢城濮大战,晋文公预先做了多少内部协调的工作啊?可眼下的情形是,荀林父虽为元帅,却号令不行。带着一盘散沙的军队渡河决战,不是以卵击石吗?
六卿中唯一表态支持荀林父的是上军主将士会。
这位亲历过城濮之战、河曲之战的老将军对当面的楚国有着冷静而准确的观察:楚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你几乎挑不它有什么破绽。
士会说,用兵的原则是“兼弱攻昧”。有机可乘我们才能打,见势不妙就得撤。“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当士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提出的甚至是一个比荀林父更为消极的建议:放弃对楚作战的计划,转而寻找新的猎物——或许他指的是北方的赤狄?
两位老将苦口婆心地陈说利害,先縠就是听不进去。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公子哥儿一门心思要在战场上立功立威,撂下一句“要当孙子往后缩你们来,我可丢不起这人”,然后就下令所部兵马渡过黄河,单挑楚军去了。
先縠的擅自行动,无论对晋景公还是对赵家,都是一场灾难的开始。是这支偏师的轻启战端最终毁掉了晋国自城濮战胜以来辛苦经营几十年的中原霸权,也是先縠的立功心切、一意孤行引发了赵党的离心离德,四散瓦解。
参考文献:
李世佳《“赵婴奔齐”事件解析》
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李孟存、李尚师《晋国史》
(韩)李裕杓《西周王朝军事领导机制研究》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徐元诰《国语集解》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古代通信方式-古代通信方式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