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酒泉子长忆观潮_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
谓之,燕京,唐代酒泉子长忆观潮_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 染红指甲
▼
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
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词之七》:『七月七日侵晓妆,牛郎庙中烧股香。……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红。斜簪茉莉作幡胜,鬓影过处绕香风。』
清 丢巧针
▼
佳节女儿约诸邻,迭将水碗丢巧针。
日光照得龙梭影,绣出鸳鸯如意君。
《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或名丢巧针。清代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诗》:『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唐 蛛丝乞巧
▼
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
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宋代《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 穿针比巧
▼
供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钩。
年年闺阁乞织女,男儿何曾求牵牛。
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庭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即牵牛也)织女。』唐诗人祖咏《七夕乞巧》诗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醉翁谈录》:『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
唐 拜新月
▼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
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看来,拜新月应是年轻妇女的事。
清 走月亮
▼
中秋木樨插鬓香,姊妹结伴走月亮。
夜凉未嫌罗衫薄,路远只恨绣裙长。
以前江苏地区的妇女,在中秋夜要『走月亮』。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据说苏州妇女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称为『走三桥』。有的要走过更多的桥而不许重复,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须动智力。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
唐 镜听
▼
夫君远宦盼回程,跪拜灶前点香灯。
怀中抱镜藏门候,闻人初言细品评。
《月令萃编》载:『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又《琅环记》载:『先觅一古镜,锦囊盛之,独向神灶,勿令人见,双手捧镜,诵咒七遍,出听人言,以定吉凶。』唐王建《镜听词》云:『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怀中收拾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嗟嗟嚓嚓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市 井】
宋 教坊自乐
▼
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
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生意,『官私妓女,顾倩只应』。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宋 茶贩
▼
银针碧螺漫自夸,玉壶沏煮胜紫砂。
夏至日长行人少,担歇柳荫闲斗茶。
陆羽《茶经》引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所谓茗,即茶水;这老妪是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后来虽发展有茶棚、茶馆、茶楼,而小茶贩仍然存在。范祖述《杭俗遗风》:『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每担一副,有锡壶两张,其杯箸、调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无不足用。』《梦粱录》:『在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大街游玩人们看了,无不哂笑。』桥道坊巷,『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冬闲,担架子卖茶、馓子,葱茶始过。公私营干,深夜方归故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宋人有《斗茶图》,描绘茶贩间比美茶的活动。
金 货郎担
▼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
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货郎担图》在宋人绘画中有数幅。《清明上河图》中即有两架货郎担子;金代有《乾坤一担图》明代也有《货郎担图》。《梦粱录》中所记挑担卖物者种类甚多:『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瓜、茄、菜蔬等物。』属生菜类;『又有铙子、木梳……与各色麻线、鞋面、领子、脚带、粉心、合粉、胭脂等物。』属小百货类;『又有挑担抬盘架,买卖江鱼、石首……河蟹、河虾、田鸡等物。』属水产品类;以及卖熟食、花草、糖果、玩具等,都有挑贩,『并于小街后巷叫卖。』一般称货郎担,主要指卖小百货之货郎。
明 磨镜
▼
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
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
古代用铜镜照面,用久则不明,需倩工磨之。如遇喜事,为使镜面光洁,也要磨之,如唐王建《镜听词》即有:『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梦粱录》即载有:『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者,便可唤之。』与现今磨刀工相似。
清 拉车卖酒
▼
蒸出佳酿入酒海,驱车赶到围场来。
曲香何惧鲸饮量,醉倒猎手卧虎台。
用车载酒在街市卖,唐代已有之。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这种车就是运酒或卖酒的车。宋代挑酒桶卖酒,见于《水浒传》中。清代烧锅造酒,多用大型容器贮存;如用高丽纸裱糊大竹篓,涂以猪血,一般为酒篓;可容酒百斤以上者,名为酒海。以车载酒海售酒,多在人数众多场所,如庙会、围场等处。承德离宫藏有清代『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所绘之《围场风俗图》,其中即有大车载酒海售酒之情形。
上一篇:蛰伏的拼音 蛰伏的拼音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