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蒹葭仿写_仿写蒹葭的诗
古典诗词,文人,高楼蒹葭仿写_仿写蒹葭的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蒹葭仿写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蒹葭仿写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仿写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作品《下楼去》,我也跟着孩子仿写一篇。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仿写文:
情牵文脉,你不孤独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古典诗词读起来让人感觉古代诗人,为什么那么孤独?而如今,曾经瑰丽璀璨的诗词歌赋早已渐行渐远,与我们隔了遥远的时空,这些诗人,是否挥一挥衣袖,发一声长叹,留给我们一个更加孤独的背影?
刚刚背上书包,装上憧憬,带着向往走进校园,天才的骆宾王就把“鹅鹅鹅”唱到了我的心中。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斑斓的色彩、明艳的画面,在我小小的心灵上挂起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春烟里,杨柳拂堤,二月天里,草长莺飞,儿童把风筝放逐蓝天的画面,更是永远定格在童年时空的相册里。
月儿缺了又圆,春红落了又生。随着时光的浸润,慢慢地,已不再满足于视觉的赤橙黄绿,我开始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知。月夜下,回乐峰前,芦管轻吹,征人望乡。这悠长的芦管,千百年来,一直勾着游子征人的泪水和魂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你是否听到了流落异乡的杜甫在听闻官军胜利消息时心情的狂喜。“姑苏城久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凄寒、清冷、渺远的钟声,伴着失落的张继,一响就是一千年……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直接把全民带入了唐朝的浪漫、宋代的优雅;我们的中高考试卷里的古诗文记忆与赏析更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旅游景点的山明水秀和古典诗词的温文尔雅相辅相承,山水让诗文鲜活,诗文让山水淳厚;甚而至于,我们身边和餐馆饭店也用古典诗词来提升文化品位……古典诗词,你不孤独,你实实在在活在周围,你真真切切影响生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新冠疫情期间,在驰援武汉的物资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遥远的异域,在一衣带水的日本给我们发来的问候,如此亲切,如此温暖!大美古典诗词、中华文化定永葆韶华、润泽华夏。这样大美大雅、风华绝代的古典诗词、中华文化怎可孤独?怎会孤独!
获奖作品原文:
下楼去
上海中学 戎渐歆
站在一幢雕梁画栋的高楼之上,你看着心爱的人撑着一叶扁舟将要远游。气氛正好、笔墨在旁,你在想些什么?你会写些什么?
范成大的答卷堪称千古名篇:“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你问我的答案?
我才不写呢。我下楼去。
古诗词其实离我们很遥远。
客观上的,是时空的遥远。水畔的蒹葭苍苍历经千载青黄,伊人早逝,波光也许还在荡漾;边塞的烽火尽灭,西出阳关再不是故人长诀;金陵津渡仍在否,彻夜灯光照亮整座南京,现代都市里落脚的一宿行人终于愁无可愁。
主观上的,是情感的隔阂。文人墨意淋漓的一张宣纸,酣畅肆意的一首长吟,不知经历几载斗转星移才堪堪变成我们手中百般修订、辑录成册的方块模样。诗人的呕心沥血离我们过分遥远,记忆中留住的于是只有曹植七步成诗的传说和温庭筠信笔为文的神话。
于是以时间为梁、空间为栋、才情为绣闼雕甍,有人筑起一幢高楼。古诗词成为神坛上只可远观的贡品,骚客文人成为壁龛里没有表情的泥塑,我们自筑阁楼,挣扎着触碰原该近在咫尺的灵秀辞章。
可我看见就在高台之下,那些文人无比渺小地站在时空之间,无比显眼地站在词句背后。我诱惑自己伸出手去,这样就能触碰到他们的灵魂;我游说自己走下楼去,这样就能亲历他们的人生。
我要去看一眼我永远错过的风景。去杜牧的姜夔的扬州,化作春风撩起十里珠帘也拂过荠麦青青;去李白的韦庄的洛阳,听月夜玉笛声散遍全城扰动才子的乡愁;去王勃的滕王阁看落霞孤鹜长天秋水,去渭城客舍在柳色中再敬王维一杯浊酒。
我要去交一位我难得遇见的知己。做一回白居易,在蓝桥循墙绕柱觅友人的诗;做一回刘禹锡,约定晚岁回乡再当几年邻舍翁;做一回李清照,泼茶赌句,才思纵横,哪怕当时只道是寻常伉俪情深。
我要去活一段自己活不出来的生活。钓罢归来任凭小船荡至芦花浅水,惑了谁家迎客的小童;三更夜饮拄杖听潮,恍然惊觉松动来扶只是乜斜醉眼看见的错觉;仰天大笑自诩酒仙,举杯与明月共酌,恣意豪情模糊了天上人间。
我要去修一个自己高山仰止的心境。在淡淡秋色里看疏篱挂牵牛数朵青花,任阶前雨声点滴至天明;贬谪路上竹杖芒鞋轻胜马,一件蓑衣罩住平生坎坷,春寒料峭谁怕。
我要和那些文人一样满面俗世的尘灰烟火色,却满心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家国梦;要和他们一样捧着酒缸端着茶盏,咽下人生路上辛酸苦楚二两一,再趁大好年华新火试春茶。
我要去领悟诗词,去神交文人,而不是雕琢字句、供奉情怀。如此方敢斗胆与他们比肩,借他们的眼耳口鼻,去看多情的春庭月,去听边塞的琵琶弦,去尝玉碗盛来的兰陵酒,再将门边的那枝青梅嗅。
仿佛只有沉醉文化本身,方可谓之“传承”。
我不要远观那叶木兰舟。我要下楼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