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千乘之国是什么意思(千乘之国是什么意思pie)
孔子,论语,的人千乘之国是什么意思(千乘之国是什么意思pie)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人以为儒家只讲“仁义”不讲利益,其实不然。孔子并不否认人的欲望,他很清楚,人往往都会对物质有所追求。所以他特别强调一定要以“道”得之,用正当的方法去追求、去选择。而其中仁就是根本,是标准。
这种以仁为标准的利益观、财富观不是一时,而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坚持,特别是在最不容易坚持的仓促匆忙之间、颠沛流离时也要坚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在心情平静、境遇良好时行仁行善要相对容易,在仓促匆忙之间、颠沛流离时行仁行善则要相对困难得多。
有了对仁的追求,在孔子眼中,仁甚至比生命更重要。他在《论语·卫灵公》中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生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十分宝贵,但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就是仁。“无求生以害仁”,就是不要因为贪生怕而损害仁德,“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国家、民族存亡的生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杀身成仁”也植根在很多志士仁人心中,成为他们的生命准则。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很崇高,也很重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不断的努力,但这却不是人人都愿意做的。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之所以大力倡导仁,一方面仁确实是一个人的最好品德,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天下仁人不多,仁德不兴。所以,孔子感叹他没有见到能有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的人。人们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力量不够,是用心不够。
针对这种现象,孔子指出,关键不在于力足与不足,而在于是否有行动的仁心仁念。
虽然仁的标准很高,能够达到仁的人很少,但孔子还是反复强调,要朝着仁的目标迈进,只要努力,仁就会实现。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是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行仁,仁就来了。
仁是人天生的本,并不是外在之物,所以,“我欲仁,斯仁至矣。”这里,孔子强调一个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和躬身实践,只要努力追求、付诸行动,仁就来了。如果不努力追求,没有任何行动,仁就离我们很远。重要的是,不要借口仁离我们很远无法达到而不努力去实践。
孔子本人就是终身不违仁、实践仁的典型,虽然自己不敢称为仁,但他是一个真正的仁者,而且是超越仁者的圣者。
作者: 王晓阳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法制教育心得体会300字-法制教育心得体会300字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