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巴厘岛路线图_巴厘岛路线图强调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
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巴厘岛路线图_巴厘岛路线图强调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巴厘岛路线图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巴厘岛路线图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人都要关注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这就像一座玻璃房里种各种植物、花草,有阳光照进来不能很好的散发出去,这是大气保温状态的通称。温室效应主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年代,约在十七世纪中叶,大量使用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物种,以及一些经济差地区大量砍伐森林,烧碳生活,这样产生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经长期运行,使地球表层形成的一种保温层,这样使太阳光照照到地面后,经保温层阻挡不能很好的返回大气层,而又返回到地表面,使地面温度升高,这就产生温室效应。
从温室效应的机理来说,在宇宙中任何物体都有辐射电磁波,太阳能的电磁波长很短,地面原有接受太阳能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返回射电磁波产生而冷却,但在地球表面经太阳能辐射,而产生的却是一种长波辐射,如果在没有产生上述大气保温层时,太阳光的辐射几乎是透明返回,而当大量产生了大气保温层后,实际上是二氧化碳等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里昂(CFC)及水汽等,阻止了不少并不断增加太阳能的返回量,迫使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失,这样留在地面的大量长波辐射使地球变暖,这叫“逆辐射”,这就是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增温效应,也就是温室效应会对地球产生不可逆转的灾害。
温室效应机理图
温室效应危害之一,冰山融化
联合国很重视地球的气候变化,我们从IPCC(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和WWF(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对气候变化重要的评估报告中指出:
●冰川大量消退,阿尔卑斯山脉积雪大量减少,北极夏季海冰大量融化,永冻带正在消失;
●2100年止,全球表面温度将从相对的1999年水平,可能上升1.1到6.4摄氏度,则海平面升高18到59厘米,一些城市将被淹,一些小岛国将被吞没;
●本世纪热浪暴、风雨、干旱、热带气旋及海啸、火山爆发会更加频繁;
●由此造成水资源短缺、饥荒、洪水、瘟疫爆发、冰川与物种灭绝,改变海水酸度,妨碍海洋一些生物的成长,珊瑚礁消失殆尽,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生态系统;
●重大影响各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影响一些国家人民生活的重大安全。
根据IPCC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表述,2021年的温室效应出现不少奇特景象。
今年6月热穹席卷加拿大西部,一股罕见热浪侵袭加拿大和美国西北部,温度高达49.6℃,这原是最高不到36℃的地方,令人警奇。美国西部“亡谷”地带地表温度惊人的达到过81℃,因此,高温致人数达千人,高温的热浪远还使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西雅图、波特兰一度高温达到46℃,部分内陆地区甚至出现50℃,打破历史高温记录,促使美国发生100多次山火,至今还在燃烧等灾害。在欧洲连续出现多地区的高温,有的超过50℃,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在夏天出现48.8℃高温,8月份希腊干旱,境内发生600起山火,涉及10万公顷的森林和农田被烧毁及人员伤,在西班牙8月14日高温达47.4℃,创历史以来最高纪录,在阿维拉省突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2.2万公顷,是历史上最严重火灾。7月26日巴黎最高气温达42.6℃,创历史新高。今年7月中旬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曾出现一天降水量达258毫米,最大的雨量在新密白寨区达875毫米,而郑州附近荣阳环翠山谷雨量达854毫米,6-8月三个月累积降雨量1292毫米,创历史最大记录。还有近来山西暴雨也极为严重,吕梁山一带雨量超过700毫米。还有近来陕西省也出现各地暴雨,是40年来遭遇最大的洪峰。
今年秋天河南郑州等地带暴雨
但令人惊奇的是,今年在一些地区,包括中国,出现夏凉的冷天气象,出现气候变冷,这和温室效应正相反方向现象。气象学家说:这是太阳某些地区出现“间歇”状况,引起所谓太阳的“休眠期”,这样某些地区出现偶发现象并不奇怪,但不会是长久的,气候暖化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低碳、减碳、零碳是一门大科学的学科,绝不是轻易一蹴而成的,一门大科学往往是经历着相当时段的进化,演进过程。零碳论科技进化的理论内涵具有哲理的元范式,逐步走向社会,走向现实,这大约已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到上世纪70年代进入发展的鼎盛年代。
早在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约瑟夫·傅里叶,在应用数学分析热学物理上有不少发明,让人感叹和神奇,特别是他对“温室效应”指出早期观念,他指出太阳辐射的加热效应,有一种可能使地球的大气层产生一种隔热体,会在大气中形成稳定的屏障,这个结论对发展大气层二氧化碳屏障有初期启示。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授予“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具有开创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这是其中他们在50多年前就已经对二氧化碳排放与地球温度的关系在理论上阐述,并建立可行的地球气候模型,首次提出大气和海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辐射热传递的动力学和驱动全球气候恶化的二氧化碳的关系,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现象已经超越出科学的边界,变成非常具有社会极大关注的事情,当然也是人类社会影响非常大的事情。
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帧,对中国近五千年气候的变迁进行大力研究,认为气温的回升,是自西东行,气候变迁极为复杂,但重要的是选定雨量作为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贯彻“古为今用”方计,来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从古代气候周期的长期预报,来处置现代气候要变暖的结果。
总之,早期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预测,提出论点是要加强人工改造气候,支持应用地球工程学,减缓甚至扭转全球变暖的进程,给地球撑起一把遮阳伞。
超越“象征”,迎向未来,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
联合国对CO2减排工作起到重大作用
随着世界科学界人士对CO2排放危害的认识,联合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CO2排放问题开始研究分析,但没有一个专门工作机构,直到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于是推出成立IPCC(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作者参观联合国总部(纽约)
●IPCC是专门研究温室气体,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破坏作用问题,进行全球范围内,在全面、客观、公正和透明基础上,组织相关权威专家研讨,然后发布信息和建议,但IPCC的工作只提供观念和数据,不再参与具体单位指正政策和改正意向。
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气候变化框架第一次缔约国会议(COPI)”,1996年又在日内瓦台召开第二次缔约国会议(COP2)。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三次缔约国会议(COP3)。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制定了2008~2012年5年间各国CO2排放均值限定目标,有154个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也参加了会议并签约。这是一次重大的对国际温室效应,作出指量减排效应的要求。
1998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第四次(COP4),1994年在波恩召开第五次(COP5),2000年在荷兰召开(COP6),COP不断的在开会和推动减排作用。
上一篇:不受嗟来之食(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