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告别李秋喜时代的山西汾酒,何去何从?
山西,亿元,营收告别李秋喜时代的山西汾酒,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突破了百亿,汾酒召开了一个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会整整开了一个晚上,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200亿的目标。
3
完不成的200亿
2012年,汾酒进入了转折点。从对外大开大合的凌厉攻势,开始向内寻求机制和内部的转变。2012年也是中国白酒的转折年,这一年受白酒塑化剂事件和八项规定影响,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李秋喜任汾酒董事长的前三年,恰恰是中国2002年加入WTO后酒行业黄金十年的“尾声”。刚有起色的汾酒遇到行业寒流,李秋喜说,这一切“犹如泰山压顶一样”。
2014年,白酒行业的变革加剧,行业正式步入总量放缓、竞争加剧、利润下降的“新常态”时期。行业下行,汾酒股份迅速进入瓶颈期,营收从2013年的60.87亿元降低为39.16亿元。2015年汾酒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1.84亿元,集团的贴牌酒占了大量的营收份额,汾酒股份的营收仅为41.29亿元。
李秋喜“200亿销售目标”破灭了。
2015年12月,李秋喜再提200亿,将汾酒集团“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目标定为“两个200亿,两个翻番”,即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分别超过200亿,白酒销售收入和利润翻番。
跨过营收200亿元的坎,对李秋喜是个艰巨的挑战。2016年,汾酒集团营收167亿,汾酒股份营收44.05亿,增速仅为6.70%,再度陷入疲软状态。期间还被古井贡酒超越,行业排名跌至第6位。
2017年,李秋喜跑到了领导那里要试点,决定用“革自己命”的方式,除掉汾酒作为国企单位用人不自主、员工吃大锅饭、团队作战能力弱的问题。于是他在2017年2月签下了那张保证酒类收入连年增长,集团整体上市的军令状。
汾酒怎么摘下镣铐,用力奔跑?
李秋喜常说,“改革本质就是激励人性、引导人性”,要让“真正听得到‘炮声’的人做决策,让想干事的有奔头!”签了军令状,李秋喜的工作节奏彻底变成了“5+2”、“白+黑”,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汾酒也开始加速奔跑。
政府权力下放后,汾酒科级以上干部全部“起立”,重新聘用。公司采用组阁聘任制(即一把手带团队,并负责)、模拟职业经理人等举措,下放权力,明确奖惩措施,实现管理的扁平化与集约化,激发人员的积极性。
2018年底,公司还对395名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等骨干人员给予股权激励(股权激励锁定周期为2019年到2021年)。
在产品方面,公司坚持青花汾(高端产品)、玻汾(低端产品)双轮驱动的模式。以“两端带腰部”的策略,推进巴拿马星火计划,强化腰部产品,完善产品价格区间体系。
在渠道上,汾酒开始加速全国化战略,并对传统渠道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加大电商渠道的拓展。2016-2020年公司省外经销商数量从780家增加到2251家左右,终端网点数量由2016年底的2万家增加到2020年的85万家左右。2019年底汾酒电商线上粉丝达到了300多万,同比增长三倍多,增速居行业前列。
汾酒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俄罗斯、加拿大的本地化生产正在加速推进。
渠道铺开后白酒产能就成了发展瓶颈,为了提升企业自营酒的供给能力,减少贴牌授权酒的营收占比,汾酒的原粮基地不断扩大:2017-2020年面积从20万亩增加到110万亩+,4年时间扩大了5.5倍。公司在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地寻找“最好的种粮基地”,保证好粮出好酒。
除了内部改造,2018年汾酒还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集团转让11.45%股份引进华润,实现产品联合与资源互补。华润集团旗下有雪花啤酒,有国内国际超市等优质渠道资源,可以帮助汾酒实现对其较弱市场的覆盖。
2019年,汾酒集团先后将10项酒类及相关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山西汾酒股份),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减少了企业的关联交易。
2017-2020年,山西汾酒的营收为60.37亿,93.82亿,118.80亿,139.90亿,净利润为10.04亿,14.67亿,20.54亿,31.16亿,李秋喜“踩线”完成了“军令状”上的允诺。
只可惜,200亿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2021年,汾酒经营业绩创造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营收172.57亿元,同比增长66.24%;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长95.13%。
2021年冲击200亿的目标,稳了。
就在即将完成200亿目标的关口,12月16日,却传出李秋喜因年龄问题卸任汾酒集团董事长的消息,由此前供职于山西供销社和交通厅的袁清茂继任。传闻一出山西汾酒股价收跌6.57%。
李秋喜退休,2021年他提出的至“十四五”末,汾酒要跻身行业第一阵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喊出的“目标茅台、双轮驱动、十年赶超”的豪言壮语,“到2035年把汾酒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三个五年计划,都没机会亲自实现了。
4
繁荣之下的隐忧
虽然没能亲自迎接期盼了近10年的200亿,但李秋喜也算功成身退了。高位接盘汾酒的袁清茂,处境很尴尬。市场对没有白酒经验的他并不看好,而且未来他干得好是李秋喜打的底子好,干不好是自己没本事。
李秋喜退位之前,12月13日,提出汾酒的三大主要矛盾”:改革前进与员工认识不足的矛盾;营销端高速发展与供给端产能储能支撑不足的矛盾;业绩快速增长与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为接班人划了重点,也找了个台阶。
市场对李秋喜赞誉为主,但并非没有质疑。有人提出他踩线完成的业绩里面有水分,是汾酒利用票据贴现向经销商压货导致的假象。
汾酒高速扩张的后遗症,如今就已经有所展现。
在巨大的业绩增长需求下,2019年汾酒集团被媒体爆出“开发酒”贴牌乱象。“贴牌”模式显然会稀释品牌力,并导致价格体系混乱。2020年,李秋喜向茅台学习推出了高端青花汾酒30·复兴版;2021年推出了定价3199元/瓶的超高端产品青花汾酒40·中国龙,加速高端化。但“贴牌”却难免会拖汾酒高端化的后腿。
2020年疫情影响下,汾酒仍然业绩高增、股价暴涨。它通过猛烈的宣传攻势、“广撒网式”的全国招商和渠道压货,营收提升迅速。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都被消费者买走了。汾酒虚胖的质疑声慢慢出现。
2021年一季度,山西汾酒营收和净利润实现70%以上的双增长,但公司的商业承兑汇票增加到68亿元。企业用承兑汇票的方式继续鼓励经销商“压货”,有利于业绩增长,却也增加了收回账款的风险。
在巨大的赊销模式下,公司只用三个季度就达到了近180亿的营收,但现金流因此变得紧张。2021年第三季度末,山西汾酒的应收账款融资高达43.59亿元(企业以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向银行贷款,从而进行补血),较去年同期的29.18亿元,增幅在49%以上。
这些囤在经销商手里的货物,如果没有卖掉,不但会冲击汾酒未来的业绩。还有可能出现经销商低价抛售产品,打乱汾酒的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
综合来看,如今在传统白酒名企中,汾酒已收复了大片“失地”,摆脱了世纪之初的被动局面,以市值为例,3400多亿的汾酒虽远不及茅台(2.44万亿)以及五粮液(7900亿),但却也能力压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贡等一众酒企,处于第二集团的领头羊位置。这份成绩,李秋喜功不可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